Nvidia超強業績 反擊AI泡沫論|封面故事
截至2025年10月26日止,Nvidia第三季錄得創紀錄的570.06億美元收入,遠超市場預期的549.2億美元,更實現了按年增長62%、按季增長22%的驚人增速。
經調整純利按季大升23%至317.67億美元,經調整每股攤薄盈利1.3美元,按季升24%,並高過市場預期的1.25美元。
數據中心業務是今次業績的主要增長引擎,相關收入按年大升66%至512億美元,佔總收入九成。其中新一代Blackwell Ultra(GB300)出貨量佔整個Blackwell系列三分之二,而舊產品Hopper架構仍有20億美元收入,顯示其產品生命週期頗長。
市場曾擔心內地市場影響其盈利表現,事實上在對華晶片出口限制下,第三季來自中國收入僅5,000萬美元,但仍無損其整體增長速度。經調整毛利率雖然按年跌1.4個百分點,至73.6%,但按季仍擴張0.9個百分點%。
Nvidia預計隨著Blackwell量產成熟,產品組合優化與成本結構改善下,毛利率將回升至75%。
強勁收入亦為Nvidia帶來了充裕的現金流,其現金、現金等價物及可出售證券總值達606億美元,較上季568億美元,以及去年同期385億美元均有所增加。
訂單或不只5,000億美元
針對坊間的「AI泡沫論」,管理層亦主動回應。黃仁勳表示:「Blackwell的銷售破紀錄(off the charts),雲端GPU已經全部售罄。」
他提出了三個論點反駁,第一,數據處理、廣告推薦系統、搜尋引擎及工程應用等領域,已逐步由傳統的中央處理系統,轉用為Nvidia的GPU技術,以滿足AI的使用要求;第二,AI不單能提升現有應用程式的效能,更可催生新的應用與商業模式,導致有新的GPU需求;第三,能自主推理、規劃及執行任務的代理式AI系統崛起,將加大對運算力的要求。
這都證明AI仍處高速發展的階段,黃仁勳強調,Nvidia產品是唯一能滿足上述三個使用場景的企業,他表示有客戶使用其他產品後,最後仍是選擇Nvidia。
財務總監(CFO)Colette Kress更加透露,2025及2026年合計的AI芯片訂單已達5,000億美元,還說:「這個數字還會繼續增長。」暗示相關訂單規模可能「不只5,000億美元」。
近日Nvidia又多兩宗大型合作消息,其中一宗是與開發AI系統和語言模型的初創公司Anthropic,以及微軟(Mircosoft,美股代號:MSFT)達成戰略協議,Nvidia及微軟將向Anthropic分別投資100億及50億美元,而Anthropic則承諾會向Nvidia採購高達1GW算力,以及向微軟Azure購買最少300億美元的雲端運算力。
AI正處良性循環
另外,Nvidia於本週亦獲美國商務部批准,可向阿聯酋AI企業G42及沙特阿拉伯政府支持的AI企業Humain,出售合共70,000夥Blackwell晶片。與中東企業及Anthropic的合作、仍未反映在Nvidia目前的訂單當中。
市場有人認為這種AI企業互投,形成「閉環經濟」,對此感到擔憂。惟黃仁勳則認為這是「良性循環」(virtuous cycle)。他指出:「愈來愈多新的基礎模型開發者、AI初創公司出現,將涵蓋更多行業及國家。AI當下正無處不在、做著所有事情,並同時發生。」
對於AI巨企的龐大資本開支,黃仁勳回應,客戶的融資決定由其自行負責,但強調即使不改變現有商業模式,Nvidia晶片已能為雲端服務商帶來實質收入提升。更呼籲投資者不要只注重資本開支數字,而是要觀察全球的AI實際使用情況。
較早前,Nvidia宣布與OpenAI、甲骨文(Oracle,美股代號:ORCL)等企業合作,成為市場焦點,Nvidia透露,將為OpenAI下一代AI基礎設施部署最少10吉瓦的Nvidia系統。
此外,與甲骨文的合作,為美國能源部打造規模最大的AI超級電腦Solstice,將搭載10萬夥Blackwell GPU,另一套為名Equinox系統,亦將配備10,000夥Blackwell GPU。
Nvidia的業績指引亦超乎市場預期,集團預計第四季度收入將達到650億美元(正負2%),高於市場預期的619.8億美元,意味按年增速仍達65%,按季則升14%。惟在地緣因素下,Nvidia預期進入中國市場仍有阻滯,故盈測未有納入中國收入。
值得一提是,Nvidia發布了新一代的Rubin CPX晶片,計劃於2026年量產,接力成為下一個增長引擎。
投行亦唱好Nvidia,其中高盛認為Rubin晶片或成未來核心增長動力,重申其「買入」評級,並將目標價由240美元上調至250美元。中信里昂也認為Nvidia業績足以反駁「AI末日論」,維持其「高度確信跑贏大市」評級,目標價維持270美元。
好消息下股價先升後跌
Nvidia公布業績後,雖然收市曾升逾5%,週四最高見195.95美元,但之後不敵大市回調壓力,最終跌3.2%,至180.64美元報收。
事實上,Nvidia業績或證明「AI沒有泡沫」,但不代表AI股份沒有泡沫,皆因Nvidia之外,仍有不少AI股份估值偏高,過百倍市盈率但未見盈利的企業仍然充斥,在環球經濟存在隱憂之下,投資者先行獲利離場也絕不為奇。
Nvidia好消息下,股價仍先升後跌,或反映AI股調整壓力未完,投資者宜做好風險管理。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