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錢包

第二張虛擬保險牌出爐 Avo Insurance部署年內搶客

理財

廣告

相隔十個多月,第二個虛擬保險牌照得主終於出爐!安我保險(Avo Insurance)脫穎而出,成功通過保險業監管局的快速通道審批,為虛擬保險市場注入新動力。保監局於本月8日批出第二個虛擬保險牌照。與首個虛擬保險得主保泰人壽(Bowtie)的分別為,是次獲批的Avo保險涉及非人壽類的一般保險。

撰文:SmartED編輯部|圖片:中新社

Avo奪第二個虛擬保險牌照

輕輕起一起底,原來Avo保險主要由亞洲金融(00662)旗下亞洲保險持有,佔51%;其餘49%則由離岸註冊公司HH AINS持有,亞洲金融總裁為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至於HH AINS,有報道指出其名稱與網上壽險公司Blue其中一位股東高瓴資本所用的公司名相近。有報章更發現,Avo保險的董事中,其中兩位的姓名正正與高瓴資本代表一樣。換言之,雖然說Avo保險與Bowtie均是本地公司,但背後都有中資股東支援。中、港合營似乎成為本港金融科技公司的組建「鐵膽」。

Avo保險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黃子遜早前接受傳媒訪問表示,Avo保險是一個較年輕的品牌,更吸引千禧世代及年青專業人士。公司利用大數據及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來做風險分析及訂定保單價格,將節省到的成本回饋投保人。不過目前在Avo保險網站上未見有任何產品介紹或投保資訊,其社交網站平台亦未開始宣傳政勢。不過,記者收到代表Avo的公關公司發出邀請函,將於下週四(10月17日)舉行開幕酒會。

擬推電子錢包保障

Avo保險的邀請函卻披露了未來產品發展路向,包括醫療、旅遊、電子錢包等保障產品。而有關電子錢包的保障產品構思就甚為罕見。目前面世的網上及虛擬保險主要都以網站投保,若Avo保險推出自家智能電話應用程式,實屬重大突破。黃子遜透露,Avo保險的業務計劃已完備,可於今年內開業。

值得一提的是,今次Avo保險是透過保監局的快速通道來申請。所謂「快速通道」,是為使用全數碼分銷渠道的申請人而設,有專責小隊跟進,流程較其他保險牌照申請更快速及精簡。此計劃早於2017年9月已推出,並於去年12月批出首個虛擬牌照。對比循「傳統」的牌照申請辦法,快速通道有一個「限制」,那就是經其批出的保險公司不得從其他渠道,即譬如代理、銀行或經紀等接受業務。

這樣不僅可更有效分流申請,為真正想經營虛擬保險的公司提供便利,更有效地促進香港保險科技發展。對下定決心只攻虛擬保險的營運商,可說是百利而無一害。在科技進步下,大大簡化了買賣保險及理賠索償的流程,有的快至幾分鐘就完成。但其實並非所有保險產品都適合於網上銷售,而為保障投保人,保監局可就某些產品施加限制或條件,從而有助增加市民對虛擬保險的信心。

一般保險尚有增長空間

保監局行政總監張雲正曾指,透過快速通道批出虛擬保險牌照可鼓勵香港廣泛應用保險科技,進一步改善客戶體驗、建立可持續金融科技生態圈、推動保險普及化等。9月底保監局公布2018年香港保險業務統計數字,可見不論是長期業務抑或是一般業務,保險在港的普及率仍相當低。長期業務泛指人壽險(個人和團體)、退休計劃、年金等;而一般業務就包括意外及健康、汽車、飛機、財產損壞等。

以去年逾745萬人口計,長期業務的保險滲透率僅16.2%,較2017年下降0.4個百分點;保險密度約6.1萬元。一般業務的滲透率僅1.9%,但按年就有0.1個百分點升幅;保險密度約7,127元。至於每年的增長率,長期業務(保單保費)按年下跌3.8個百分點至4.7%;一般業務(毛保費)反而有10%增長,按年上升了4個百分點。

若參考由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編寫的《Global Insurance Trends Analysis 2018》引述最新全球非人壽保險的滲透率為2.8%。相比之下,香港的非人壽類的一般保險市場尚有增長空間,有待保險公司深耕開發。保費每年的增長率更有上升趨勢,當中意外及健康類保險的承保利潤按年亦有增長。Avo保險朝非人壽保險路向發展,主打產品可說是「食正條水」。配合母公司亞洲金融多年在保險界的營運經驗及在行內的市場網絡,未來發展令人憧憬。

相對虛擬銀行,虛擬保險的競爭未算激烈。有消息指,現在仍待保監局審批的應該只剩低本地初創企業 OneDegree,以及已奪得虛擬銀行牌的眾安在綫(06060)旗下公司。雖然OneDegree仍未獲批,但其寵物保險建議已贏得關注。尤其愈來愈多港人視寵物如家人,寵物美容、玩具服飾、殮葬等大受歡迎,寵物保險這匹「黑馬」絕對有潛力殺出一條血路。

香港開放API趨多樣化

有人說香港開放API的速度落後英國、新加坡,但如此用快慢來比較其實有久公平。 德勤管理諮詢合夥人冼君行指出,首先,大家開始的時間不同,不能一概來評。其次,英國及新加坡在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方式亦與香港有別。以英國為例,其開放API先受特定用途需而驅動的,讓客戶可以綜合列出不同銀行戶口結餘;加上政府會訂立相關條例配合。而新加坡就是由政府主導訂定整個生態圈中,開放API的規格。

而香港就取向給予較多的空間予金融界自由發揮,只定下一個方向框架,訂明不同時間點應該有哪些類型的API,而沒有一個特定要求要開放甚麼API,故開放API的發展速度就要視乎業界。同時,香港亦有就開放API立法訂下要求。其實換個角度來看,如此「自由奔放」的取態,反而讓香港推出的開放API更多樣化、創新。如此一來,所需的時間自然要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