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難抽中?內地人或利用漏洞重複認購 抽中機會高幾倍 或會為新股製造泡沫

新股難抽中?內地人或利用漏洞重複認購 提高幾倍中籤機會、為新股製造泡沫?

投資

廣告

新股成日唔中?原因可能是重複認購!近年新股屢次出現大幅超額認購,幅度動軋數百倍,甚至逾千倍。這些新股固然是市場觸目的新星,但大幅超購的原因,還源自內地人赴港大手認購。他們或利用重複認購新股的漏洞,而一眾新股上市的負責人又置諸不理,造成今天香港人難以抽中新股的局面。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中新社、新傳媒資料室、受訪者提供
抽新股一人只可抽一次,根據上市規則,每個人只能作出一項認購申請,而重複認購(Multiple Applications)則指同一人作出超過一項申請。 規則訂明,新股發行人、其董事、保薦人及包銷商必須確保能鑑別及拒絕受理「重複認購」或疑似個案。因此,即使抽新股投資者利用不同賬戶或券商認購申請,理論上均會被視為重複認購,將被當作無效。

但是一般新股上市,招股結果公布中籤者證件號碼的首九個數字,只能辨識7位數香港身分證的不同身分,18位數字的內地身分證卻難以辨識。 內地身分證的18位數字有不同含義,首六位數代表申請人戶口的所在地,之後的八位數是出生日期碼,再之後是順序碼及校驗碼(見圖三)。

新股難抽中?內地人或利用漏洞重複認購 抽中機會高幾倍 或會為新股製造泡沫
內地身分證的18位數字有不同含義,首六位數代表申請人戶口的所在地,之後的八位數是出生日期碼,再之後是順序碼及校驗碼。

例如,一位1993年出世、居住在貴州龍里縣的內地申請人,貴州龍里縣代碼是「522730」,他的首九個數字就是「522730199」,所以基本上所有在上世紀90年代出生的龍里縣人,他們的首九個數字都是一樣,導致撞證件號碼事件屬「正常」現象。 內地身分證號碼的長度,令號碼重複變得合理,出現了供內地投資者重複認購的漏洞。

有資深炒家指,不少內地人利用漏洞在不同券商開戶重複認購,部分券商甚至以身分證第二至第八位數字、第三至第十位數字、倒數九位數替客戶申請,幫助投資者多賬戶「打新」。

甚至有資深炒家指出,重複認購所用的號碼根本不是證件號碼,有機會是商業登記證或證券行代碼。在近日多隻新股的招股結果中,亦不時出現大量相同、且來歷不明的號碼(見圖四)。

新股難抽中?內地人或利用漏洞重複認購 抽中機會高幾倍 或會為新股製造泡沫
在近日多隻新股的招股結果中,亦不時出現大量相同、且來歷不明的號碼。

 

抽新股用多賬戶「中獎」機會高幾倍

抽新股若果想合乎上市規則,又想增加中籤機會,一般的投資者會利用更多現金,甚至大手孖展認購來增加申請股數。

道理上內地人也可以利用孖展提高抽新股抽中機會,惟不少人寧願兵行險將。重複認購抽新股雖違反上市規則,卻只需要利用少量資金,即可以大幅提升中籤機會。

以之前上市、超購640倍的騰訊概念股移卡(09923)為例,根據其招股結果,申請認購一手的中籤率為10%,申購十手的中籤率為14.2%。換言之,利用現金或孖展以正規途徑申購十手,抽中一手的機會率是14.2%。

但是,若以十個賬戶重複認購,每個賬戶申購一手,在一手中籤率為10%的情況下,十個賬戶都抽不中的機會約35%。換句話說,至少抽中一手的機率高達65%,比14.2%高出50個百分點,亦即是說「中獎」機會高了幾倍!

雖然重複認購可提高抽新股抽中的機會,但耀才證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許繹彬提醒,抽新股投資者要奉公守法,以正規途徑申請抽新股。

「始終重複認購並不合規,若被發現會被視為無效,損失的最終是投資者。」

為新股製造泡沫

重複認購抽新股間接倍大超額倍數,許繹彬坦言有機會為新股製造泡沫,因為認購反應未必是表面上看如此熱烈,「要小心提供重複認購服務的證券行,如果他們只是在特定小型股提供重複認購服務,當中投資風險可能更大。」

他提到若真的想提高抽新股中籤機會,可以孖展認購。在目前的低息環境,抽新股孖展的利息已經較以前低。 如果是抽熱門的中概股,他指投資者可利用95%孖展,利用50,000元現金即可孖展到100萬元。
延伸閱讀:抽新股教學|如何提高中籤率?認識孖展、入場費計法、暗盤交易等IPO用語大解構
延伸閱讀:新股分析|揀錯股隨時一中即輸4成 學識兩招揀倍升新股

新股難抽中?內地人或利用漏洞重複認購 抽中機會高幾倍 或會為新股製造泡沫
許繹彬提醒,重複認購始終並不合規,若被發現會被視為無效,損失的最終是投資者。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新股難抽中?內地人或利用漏洞重複認購 抽中機會高幾倍 或會為新股製造泡沫
圖片:中新社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