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牛市稍稍來臨

港股牛市稍稍來臨|傅允軒

投資

廣告

有關美國大選的不明朗因素逐漸消除,港股近期大幅回升,這是恒生指數在新冠肺炎疫情開始至今,第三度嘗試收服250天線。跟國企指數一樣,恒指從2018年以來,都未試過真真正正站穩牛熊分界線上,今次能否扭轉接近三年來的劣勢,自是投資者最關心問題。

撰文:傅允軒|圖片:unsplash

首先,要知恒指成分股已有新舊之分,傳統藍籌如滙豐控股(00005) 股價雖然有初步見底跡象,但中長線走勢仍疲弱,縱有反彈亦料跑輸大市。 持有滙控蝕的未必是「價位」,但很有可能要蝕「時間」,按其週線圖走勢推測,在可見將來亦難望重拾昔日光煇。

由於時間上的損失便是機會成本,有時比實際金錢的損失還要貴。 傳統藍籌未見起色,如果要恒指真正收復250天線,靠的當然是以騰訊控股(00700)為首的「現代藍籌」。 這一批藍籌表現正持續拋離傳統藍籌,特別是小米集團(01810)股價走勢,在今年7月出現上升突破後,正式扭轉長年弱勢,以及處上升趨勢的阿里巴巴 (09988)加入藍籌行列等,都對恒指基調構成了根本性的利好影響。

調整期早應完結

從過往統計數字得知,歷年港股長牛居多,雖然偶遇逆境,但調整日子大多不會太久。 以每次牛市大升浪見頂前的最後一支「陽燭」,至大跌浪見底的最後一枝陰燭計算,得出具體數字如下。 1993至12月開始至1995年1月結束的跌浪為時13個月;1997年7月開始至1998年8月的跌浪同樣為時13個月;那怕是震動全球的金融海嘯,從2007年10月開始見頂,至2008年的10月見底為止,歷時亦僅僅12個月。

不得不提的是,港股史上最長的熊市,是在2000年開始,跌足三年。 惟跟其餘熊市相比,這長年跌市開始之前有明顯特點,就是港股在高位持續徘徊了一年才正式開展跌浪,這讓大戶有足夠時間將持貨沽清;散戶全接貨,拖累了往後幾年港股的發展。

科技板塊續領升浪

本輪大調整從2018年1月開始,跟1993年、1997年、2007年一樣跌得突然,不似2000年有大戶長期派貨的手影,所以理論上調整也不應太久。 從圖表分析,在2018年10月觸底回升,及後一年一直守穩於2018年10月的低位之後,根據往年的調整期慣性,熊市可能已完結。

不過2020年突然殺出新型肺炎疫情,令2018年10月低位失守,往績數據才被打破。 雖然今次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衝擊很大,但正如筆者年頭預測,科技產業將成為救市最大希望;這跟2003年「沙士」時,內地還依賴外貿為主的年代,不能同日而語。

故在恒指成分股中,科技股比重愈大,對指數愈有利。 近日本欄介紹的美團點評(03690)、京東集團(09618)及吉利汽車(00175)於短時間內全面報捷,而恒指本週跟2018年1月見頂時,差不多已過三年,種種跡象反映牛市可能已稍稍地展開,目前只待港股重上及企穩250天線確認。

 港股牛市稍稍來臨
港股牛市再臨。

延伸閱讀:美股重演2月跌市 ?|傅允軒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