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創業

兩位80後創業搞出租場地 開業首月已收支平衡 | 創業個案 | Startup

創業

廣告

兩個80後創業的故事。搞藝術往往給人難以維生的感覺,兩個80後女子為了從事藝術,除正職外,合力搞了一個三十樓下藝術實驗空間。 這個空間除了出租給年輕藝術家搞展覽,同時可作課室,也是兩人的工作室,將不同範疇凝聚起來。 三十樓下開業首月已收支平衡,而這個平台有利接洽不同工作,令她們奮力向全職藝術家之路進發。

80後創業:教班收入更多

Donna及Jessica讀藝術出身,今年同樣28歲,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故於去年10月開設三十樓下藝術實驗空間(以下簡稱三十樓下),出租場地給新進藝術家舉行展覽。 之前Donna在浸會大學攻讀藝術行政碩士課程,畢業習作是舉辦一個展覽,主題是藝術家與策展人的關係及展覽,需要找一個場地。

「展覽場地很難找,租金很貴,最後經老師介紹,找到免費場地,但面積太大,不能盡用,影響效果。」Donna說。

自身經歷令Donna覺得藝術學生及新進藝術家都有此需要,於是與朋友Jessica湊合近60,000元,去年租下葵涌工廈一個單位,建築面積約700平方呎,開設三十樓下。

三十樓下每月租金8,500元,去年4月底起租,不過兩人花了半年時間清潔及裝修,為了節省金錢,大部分自行裝修。 三十樓下於去年10月正式開張,租用場地每天500元,至今先後搞了三次展覽,第一次邀請藝術家在此舉行展覽,沒有收取租金。

透過instagram、facebook宣傳

第二次是朋友租用,做其碩士學位畢業作業的展覽,前後為期十天,租金收入達5,000元。 此外,兩人的好友Cha Cha與一名新加坡朋友,於2月初舉行以貓為主題的展覽,為期接近一個月。

「若租用其他場地,因為租金太高,藝術家一般只能租用數天,前期準備及事後移除布置要花兩天,結果展覽期會很短,三十樓下租金較便宜,方便他們租用一星期至十天,這才是像樣的展覽。」

她們視每次展覽為宣傳推廣機會,因為每次都能吸引不同的人到來,有效在藝術界傳播開去。Donna本身有策展經驗,能夠為藝術家提供意見,以及協助前期準備工作。 另外,每有展覽舉行,除在三十樓下的instagram、facebook專頁協助宣傳外,兩人的社交媒體也會發放相關消息。

80後創業:趁年輕做喜歡的事

三十樓下同時可作教室,Donna及Cha Cha教授畫畫,以前在別人的畫室教,現時可在三十樓下開班,據悉教班收入較出租場地更多。 週六、週日,三十樓下會有各式繪畫班,包括針對成年人及小朋友的塑膠彩及水彩畫班。

兩人其實各有正職,Donna是設計老師;Jessica則在零售品牌從事商品展示設計(visual merchandising)的工作,而且各有專長。 Donna教設計及畫畫之餘,同時兼做策展人,而她與另一名拍檔開設網上畫廊銷售畫作,另會繪畫插圖及出版繪本及畫冊。

Donna偶然會替其他藝術家設計Zine(即artist book), 這些藝術家的Zine可網上銷售或在三十樓下寄賣。 至於Jessica,由於她喜歡四出旅遊,在各國搜尋藝術品,也會在三十樓下寄賣。

兩人一直各自發展自己的藝術事業,希望擁有一個平台,將所有項目凝聚起來,從而走更遠的藝術之路。

兩人夢想:當全職藝術家

「我們收入來源很多,現時以三十樓下的名義接工作更加方便,而且收入會較以前更多。」 Donna的丈夫Leo也有參與其中,不過只佔小部分,夫婦及Jessica以6:4比例分擔成本及分享利潤。

由於本身已有不同收入來源,故三十樓下開業首月已達致收支平衡,每月出租予一至兩名藝術家,已可抵銷租金開支。 雖然兩人各有正職,下班後才有時間到三十樓下,但她們很珍惜這兩、三個小時,因為可以不受打擾地創作,或者與朋友分享。

「每晚收工後再來三十樓下,返家已是凌晨,翌日又一早起床上班,雖然辛苦,但我們覺得開心及值得;加上每個人起步都是這樣,我們希望趁年輕做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 她們坦言,兩人的夢想均是當全職藝術家,但必須先有收入維持日常生活,當三十樓下的利潤足夠,而且穩定地持續達半年以上,才會考慮放棄正職。

藝術家喜歡聚在火炭、觀塘及葵涌區

所謂物以類聚,相似的東西傾向聚在一起,藝術界亦然,據悉藝術家喜歡聚在火炭、觀塘及葵涌區。 三十樓下位於葵興華發工業大廈,距離另一藝術家熱點華達工業大廈不遠,成為藝術家於葵涌區的另一個聚腳點。

Donna說:「這座工廈聚集了不少藝術家,來自不同範疇,可以互相交流,形成一個生態環境。」 聚在一起的好處是可以帶來群集效應(cluster effect),除資訊外,還可以共同採購,以及合力推廣,令資源運用更加有效。

延伸閱讀:

3個80後創業 有人三個月回本再開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