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股市創30年新高 總統大選炒作拆局|吳家順

投資

廣告

本欄的長期讀者,應該記得筆者跟進台灣股票市場好多年,也曾在本欄介紹台灣市場,例如某些特別新股操作,某些特別事件因素的炒作等,而最近台股又有特別事發生了。

撰文:吳家順|圖片:iStock

1990年2月12日,台灣加權指數收報12,424點,是歷史高峰。 當時台灣經濟一方面跟隨日本的經濟起飛,另一方面則因台灣是四小龍中比較早發展的地區,所以當年股市曾彈起一段時間。 同年10月1日,指數收市報2,560點,較高位共下跌了9,864點或79.4%,只餘下頂峰時的零頭,完全是毀滅性下跌,主要也是因跟隨當年日本經濟及地產泡沫爆破。

港股表現不堪入目

在之後的29年至今,不論經過多少的經濟起伏,包括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前的大牛市、2000年科網股大牛市、2007年美國次按風暴爆破前的大牛市,以及隨後十年智能手機帶動的超強大智能板塊大牛市,台灣加權指數一直在4,000至10,500點之間上落。 要知道智能手機及科技相關股份佔台灣加權指數很重的比例,但在智能手機如此巨大洪流之中,台股也無法突破。

不過,執筆時台灣加權指數剛剛突破了11,300點,即是突破了過去29年的大型橫行區域;反觀近年港股市場的走勢及發展,比較起來更不堪入目。 要知道,從分析角度出發,一個長年大型泡沫爆破的高位,包含很多因素在內,包括成交量因素、技術因素、資金流向推動力因素、股票市場結構性因素、市場購買動力因素、市場對未來前景看法的因素、企業盈利推動力因素等等。 再從實質的經濟層面,也包括經濟大週期因素、經濟結構性因素、市場對這個經濟轉變認同性改變的因素等等等等,不能盡錄。 總之,愈是大型的泡沫爆破指數高位,包含的因素及力量愈多。

最簡單用美國納斯達克指數作比較,2000年科網爆破前的高位是5,027點,足足要15年之後的2015年,納指才重新回到5,027點,期間最低點是2002年的1,108點。 而納指在2015年重回5,027點這個科網時代高位後,亦曾經出現大量沽壓,要一年之後即2016年中,才正式突破這個泡沫高位。 至執筆時納指報8,185點,拋離前高位超過62%,可想而知「泡沫頂位」的重要性。

短期炒作總統大選

一編文章其實並不足以讓讀者明白當中的含意,此刻是否應該追逐進入台灣市場? 預告一下,台灣總統大選將會在明年1月11日舉行,筆者到會時再談台灣的經濟及股市分析,以及操作。 如果因為台灣總統大選而作短期操作,其實無所謂,有策略、有方向、有止蝕便可,但長遠來講,筆者的看法比較負面,到時再詳談。 題外話一則,近日就連一向被視為香港經濟反向指標的大家樂集團(00341)也發「盈警」; 對於翠華控股(01314)和太興集團(06811)這一類股份,筆者一直指出,最適合的方式,就是乖乖地做食客就算了。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