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經濟勢不可擋 產業鏈蠢動

投資

廣告

9月本欄提過的人造太陽,雖然是終極能源解決方案,但來日方長,有點虛無縹緲;同樣地,氫經濟在數年前說起來也是挺虛無,但在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ESG)投資大行其道之際,氫能源概念似乎又變得觸手可及。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iStock

(圖片來源:iStock)
(圖片來源:iStock)

畢竟,新能源及儲能均是今年市場一大主題,而氫氣是儲能範疇中一個熱門項目。

筆者曾公開表示,在中、港、美市場皆布局了氫能概念股,因為新能源儲能是大勢所趨,而氫能有機會佔其中一席位,今期就談一談行業的某些新發展。

國際氫能委員會曾發布的報告指出,自今年2月以來,全球範圍內啟動了131個大型氫能開發項目;預計到2030年,全球氫能領域投資總額將達到5,000億美元。

Plug Power與各大企業合作

世界能源理事會預期,到2050年,氫能在全球終端能源消費量中佔比高達25%。

最近股市上氫板塊的升勢,則可說由Plug Power(美股代號:PLUG)觸發。

10月中Plug Power公布與空中巴士(Airbus)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為機場綠氫基礎設施的構建部署方案,而Airbus將提供氫燃料飛機的研發。

與此同時,Plug Power亦宣布與傳統能源公司菲利普66(Phillips 66,美股代號:PSX)合作,發展綠氫業務。

9月底菲利普表示,希望通過投資可再生燃料、鋰離子電池和低碳業務,到2030年減少營運上30%的碳排放。

菲利普66將幫助Plug Power實現每天生產1,000噸綠氫的目標,同時在可再生燃料領域部署具有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

摩根士丹利指考慮到Plug Power披露的大型客戶合作協議,可能對營業收入指引產生的影響,把其2024年營業收入預期,增加3億美元至20億美元,評級從「持有」提高至「增持」,目標價上調5美元至40美元。

報告稱,氫能勢成為向清潔能源轉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能源領域開啟一個重要的過渡點之際,Plug Power處於特別有利位置。

Plug Power資產負債表上擁有約40億美元現金或等值物,收入增長加快,以及立法支持或帶來大幅上升空間。

(圖片來源:iStock)
(圖片來源:iStock)

Fuelcell Energy營收勝預期

據悉,Plug Power還與南韓SK集團成立一家合資企業,計劃2024年前在南韓建設超級工廠,大規模生產氫燃料電池和電解槽系統,供應國內和亞洲市場。

不過,近期帶給筆者較多利潤的氫概念股是Fuelcell Energy(美股代號:FCEL)。

除因為是同業Plug Power帶來的刺激外,主要原因是公司第三季度營收勝預期。其中電力業務收入620萬美元,按年增加32%;服務和技術轉讓許可收入為1,430萬美元,按年爆升102%。

Fuelcell Energy股價由10月6日最低5.86美元升至週一(10月18日)最高8.93美元,漲幅達52.4%;同期Plug Power「僅升」39.2%。

畢竟,前者的市值遠低於後者,所以炒起概念來,輕身者會飛得更高。

同期,中港氫概念股如億華通(滬股代號:688339)、中集安瑞科(03899)則相對平靜。

億華通靜待A股炒概念

筆者年初寫過的中集安瑞科,今年股價漲幅已超過一倍,升勢領先美國氫概念股,未受刺激也難怪,而億華通則難免受內地細市值股高估值問題困擾。

然而,炒概念A股一向手起刀落,故億華通的未來仍不能小覷。

有分析認為,直至2025年,內地氫能源汽車發展規劃為保有量50,000至10萬輛,而截至2020年保有量僅7,352輛,即是說,五年內須增長43,000至93,000輛,平均每年銷量為10,000至20,000輛。

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內地氫能源汽車出貨量僅達1,177輛,而億華通涉及的銷售量為494套,市場佔有率近42%。

對比上述每年10,000至20,000輛的規劃,即增長空間達10倍,億華通作為行業龍頭之一,將明顯受益。

目前氫能源汽車最重要的使用場景是重卡,但高企的成本依然是最大制約。

在政策支持、技術進步、國產化水平提升及規模化生產等多因素加碼下,預計到2030年氫能重卡運作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將與柴油重卡重現平價。

報道指,國際能源機構(IEA)也認為,隨著太陽能及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以及電解槽的規模經濟效應顯現,可再生能源製備綠氫到2030年將在成本上更具競爭力。

美國今年亦宣布氫能源地球計劃,提出在10年內實現綠氫成本降低80%的目標。由此可見,未來是此產業鏈升空的黃金十年。

 

 

延伸閱讀:騰訊在想甚麼? 有《王者榮耀》卻搞《英雄聯盟》手遊 自己打自己竟是萬億市值的商業策略?

延伸閱讀:恒大爆煲|「恒大」2.0陸續有來 內房今年需還300億債 紛紛尋求發債還債+延還美元債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