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獨有三大效應 香港股民傑作本土色彩濃

港股獨有3大效應 香港股民傑作本土色彩濃

投資

廣告

股票市場上有很多因升市或跌市而出現的「效應」,例如由美國傳入的「1月效應」、「唇膏效應」等,有些卻是香港股民的「傑作」,你心中又想到哪幾個?或許第一時間就說得出「藍燈籠效應」、「北水效應」及「丁蟹效應」,皆因這些都是充滿本土色彩,兼且各有特色。
撰文:經一編輯部  |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藍燈籠效應

「藍燈籠」原本是華人家庭辦喪事時所用,當家中有人過世,家人便會在家門前掛上白底藍字的燈籠,表示這個家庭有人離世。當「藍燈籠」一詞引申到股票市場,就代表「大市見頂」,是跌市的「明燈」。一些很少被炒賣的藍籌股突然急升,可能是大戶在「炒無可炒」之下,轉而炒這些股票,表示大升市即將完結,大跌市快將來臨。
坊間所指的「藍燈籠」股票大多為傳統重磅藍籌股,如長和 (00001)、中電控股 (00002)、九龍倉集團(00004)、滙豐控股(00005)、太古股份公司A (00019)、港鐵公司(00066)及港燈—SS (02638)等。近年,亦有一些中資藍籌股被股民納入 「藍燈籠」之列,就如中國移動(00941) 為當中的佼佼者。

北水效應

香港人常常以「北」來形容與內地相關的事物,「北上」指前往內地、「北大人」指內地官員,至於「北水」就是來自內地的資金,所謂「北水流入」就是指內地資金大舉入市港股。自從2014年滬港通、2016年深港通開通以來,大量「北水」南下香港股市「掃貨」,亦改變了港股的生態,由以往的外資主導,變為「北水」的天下,2019年全年共2,150億港元資金從滬深兩地流入,平均每月約180億港元,這就是強大的「北水效應」。

丁蟹效應

丁蟹效應(Adam’s Effect),又名「秋官效應」,出自藝人鄭少秋於1992年主演的電視劇《大時代》,他在劇中飾演股市狂人「丁蟹」,在熊市時拋空恒生指數期貨而獲取暴利。播映期間,適逢港股大跌,當年11月至12月期間,恒指暴跌12.7%。此後20多年來,每逢有他演出的作品播映,港股都會大跌,股民更是聞「蟹」色變。

「丁蟹效應」本來就是一個股民間開玩笑的話題,不過,券商里昂證券卻認真研究,更於2004年更發表了一份名為「Adam Cheng Effect」的報告,於1992年至2003年間,一共有十部鄭少秋演出的劇集播出,當中有七成都遇上跌市,令「丁蟹效應」的說法甚囂塵上。鄭少秋最新的劇集為《詭探前傳》,該劇在2019年4月29日晚於ViuTV首播,翌日恒指即跌144點。不過有分析就認為,跌市主要原因是中美貿易戰升溫 ,與「丁蟹效應」未必有關。

港股獨有三大效應 香港股民傑作本土色彩濃
港股獨有三大效應 香港股民傑作本土色彩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