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銀行 概念股 金融科技

虛擬銀行新貴起底 概念股一網打盡|金融科技

理財

廣告

金融科技・虛擬銀行】千呼萬喚始出來,本週三(3月2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終於宣布發出三張虛擬銀行牌照,分別發予以中銀香港(02388)為首的財團、以渣打銀行(香港)為首的財團,及以眾安在綫(06060)為首的財團。

虛擬銀行為嶄新的金融服務,故今期邀得德勤中國管理諮詢合夥人冼君行及安永金融服務合伙人兼虛擬銀行項目牽頭人李舜兒,這兩位虛擬銀行專家為投資者解構虛擬銀行的本質、產品策略及商機。

撰文:SmartED編輯部|圖片:unsplsah

虛擬銀行最快半年後開業

此外,同場加映專訪獲發虛擬銀行牌照的眾安國際總裁許煒,暢談未來發展策略。理解其商業模式後,投資金融科技(FinTech)股票就會無往而不利。投資者可按圖索驥尋找心水股。

週三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發出首批虛擬銀行牌照。金管局預期,最快半年後,客戶一機在手,就可以隨時使用銀行服務。由於虛擬銀行為全新概念,下文將會全面解構虛擬銀行的商業模式。

2017年9月金管局提出智慧銀行新紀元,建議引入虛擬銀行。 虛擬銀行最大的特點是不設分行,但必須在香港設立實體辦事處, 作為主要營業地點,以便與金管局聯繫及與客戶接觸,處理相關投訴。
騰訊、螞蟻金服未獲發牌

虛擬銀行好處是不設立最低戶口結餘要求或向結餘較低的戶口徵收費用,也可享受由存款保障委員會提供的最多50萬元的存款保障。

0

去年金管局接受申請虛擬銀行牌照,8月底止共接獲33份申請,其中11家申請人未能就某些關鍵項目提交足夠資料因而落選。

金管局根據以下四個準則甄選虛擬銀行申請人:
(一) 申請人有足夠財務、科技及其他相關資源;
(二) 申請人業務計劃可信和可行, 能提供新客戶體驗,並有助促進普及金融及金融科技發展;
(三) 申請人已經建立或有能力建立合適的資訊科技平台支持業務計劃;
(四) 申請人獲發牌後能較早開始營運。

最後篩剩八家申請人作詳細的盡職審查。不過,虛擬銀行牌照審批進入最後直路之際,突然殺出怡和集團,有指怡和加入WeLab陣營;

另一邊廂,有報道指中信銀行(國際)退出眾安在綫為首的財團,令後者奪得虛擬銀行牌照行情急跌。

不過,金管局最後宣布的結果卻令外界大跌眼鏡。因為屬內地金融科技龍頭的騰訊控股(00700)、螞蟻金服及中國平安(02318)暫時未獲發牌。

其中一張虛擬銀行牌照落入缺乏經營銀行經驗、由眾安在綫、百仕達控股(01168)組成的眾安虛擬金融奪得

另一張牌照發給渣打、電訊盈科(00008)、香港電訊—SS(06823)及攜程金融組成的SC Digital Solutions Limited。其餘一張牌照由中銀香港、京東數科及怡和所合資公司Livi VB Limited奪得(見圖一至圖三)。牌照即日起生效,令香港持牌銀行數目升至155間。

所有獲得牌照的公司,預期將會在六至九個月內提供服務。

有虛擬銀行加入金融業戰團,德勤冼君行指出,監管機構不想有價格競爭。惟現實上未必是減貸款利息搶客,而是虛擬銀行加存款利息搶存款,可能更快出現。不過,虛擬銀行應該從提供體驗更佳的服務出發,而不是從價格競爭角度出發。

 

主攻小額貸款

冼君行指出,虛擬銀行不設分行,以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進行銷售及服務。而行動裝置有很多行為數據及社交媒體數據,可令虛擬銀行向傳統銀行不敢借貸的客戶埋手。

虛擬銀行牌照申請人不乏手機品牌商或電訊公司,其在行動裝置覆蓋率高,其擁有的數據為銀行所欠缺。故可以做到普惠金融,較傳統銀行容易推出微貸款產品。

根據長尾理論,銀行服務主攻規模最大的客戶,例如大集團亦僅得銀行有能力提供金額龐大的貸款服務。冼君行笑言,大學生向銀行借錢,不會用到像「勞斯萊斯級引擎」去提供服務。

換言之,銀行營運成本高不會服務借貸金額太少的銀行。不過,虛擬銀行利用科技將成本降低,可以服務到被傳統銀行忽視的客人。

0

安永李舜兒指出,未來虛擬銀行的產品策略,除存貸產品外,還會發展保險產品及理財產品。隨大灣區發展,將會加強區內的人員流動, 可刺激保險產品需求。另外,虛擬銀行為達到普惠金融的手段,過去被傳統銀行忽略的小額資金,為虛擬銀行發展理財產品的吸納對象。

值得留意的是,現時個別虛擬銀行財團引入零售商作股東,其作用是鞏固其業務生態圈,務求將虛擬銀行服務和生活結合,以增強客戶的黏性。

三大虛銀經營優勢大檢閱

金管局率先發放首批三個虛擬銀行牌照,牌照即時生效,所有獲得牌照的公司,預期在六至九個月時間內提供服務。以下將會從各個財團的股東背景、管理層、客戶群這三個層面剖析他們的經營優勢。

以中銀香港、京東數科及怡和組成的財團,初始投資總額為25億元,為三間虛擬銀行營運商投資總額最高的一家,屬其優勢之一。

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高迎欣表示,將會創建「銀行+互聯網+零售」的嶄新跨界模式。

盡吸企業客、零售客

事實上,該虛擬銀行的優勢是股東背景雄厚,中銀擁有經營銀行的實戰經驗,京東提供科技支援,而怡和旗下的零售業務,為虛擬銀行業務提供各類的金融場景,甚至可以向怡和各方各面的供應商提供金融服務。

換言之,怡和這名股東協助吸納零售客及企業戶,或有助加快業務發展。 惟另一邊廂,由渣打、電盈、香港電訊及攜程組成的虛擬銀行財團也坐享龐大客戶群的優勢。

除渣打為本地發炒銀行外,德勤冼君行指出,電訊商擁有大量的客戶數據,有機會轉化成虛擬銀行的商機。 其實,電訊商兼營金融不乏先例可循。例如法國的Orange涉足金融服務,客戶可以借錢。

該虛擬銀行財團在新聞稿開門見山指出,將會瞄準電盈、香港電訊及攜程的龐大客戶群提供金融服務, 可見股東協助客戶將有莫大貢獻。

撇除中銀為首財團及眾安為首財團未公布管理層名單,渣打為首財團優勢為早已披露管理層名單,其中渣打(香港)行政總裁禤惠儀將出任新公司主席,而董事會名單則尚待監管機構批准。

上述兩間虛擬銀行以雄厚銀行背景食餬,惟由眾安主導的虛擬銀行,有眾安在綫董事長歐亞平的豐厚人脈,同時以金融科技取勝。 因為眾安為內地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主打「科技為基因」幫助用家度身訂造保險產品。

另外,眾安在內地與54間平台合作,可以通過科技結合平台,精準刻畫客戶畫像,還可以提升資料行銷和風控的應用,有效地改善了公司的賠付支出,亦可設計出適合消費者選購的產品。 眾安利用其科技背景打造銀行服務,也是其優勢之一。

然而,市傳該財團原有信銀國際作為股東,惟公布結果前突然退出。眾安缺乏信銀國際支持下,如何推出虛擬銀行服務,將會是用家的焦點。

當然眾安可以羅致資深銀行家出任行政總裁,以彌補缺乏來自傳統銀行股東的缺失。

例如眾安已覓得資深銀行家柯清輝出任董事,會否順勢成為行政總裁,將會是關注虛擬銀行業發展人士的必問問題。 下文將會專訪眾安管理層,由他們親自回答上述問題。

眾安虛擬金融:打造「用户共創」平台

眾安虛擬金融在這場虛擬銀行爭霸戰中大熱奪牌,原本中信銀行(國際)亦有持股,惟在發牌前,信銀國際退出團隊,不過眾安國際總裁許煒指,現在和信銀仍有其他合作磋商,到底眾安虛擬金融未來會帶給我們甚麼驚喜?現在交由許煒為我們揭秘。

眾安國際子公司眾安虛擬金融成為首批獲發虛擬銀行牌照的機構之一,許煒指預計會在未來六至九個月內推出首批服務,不過具體計劃須與監管機構進一步溝通。

雖然信銀退出虛擬銀行團隊,但他指信銀仍是眾安的長期合作夥伴,現時亦有其他合作正在磋商。

眾安主打三類目標用戶

另外,許煒表示眾安國際將會率先投入15億元來發展虛擬銀行,而未來數月將盡快完善後台系統搭建, 測試基礎設施,以及前端建設等。

在人才招募上,他指沒有設定上限,只希望所招聘的員工會與眾安虛擬金融所持的理念相同,計劃會先在香港招聘約100名員工。

未來眾安虛擬金融將主打三類目標用戶,首先是中小企業;第二是初創公司,最後是新一代年青人。

0

對新一代年青人,許煒指他們較願意利用科技來改善日常生活,而且從小接觸科技產品,對於新品牌的接受和分辨程度較高。

現時市場上較少產品適合這群年青人,因此眾安虛擬金融將著力提升用戶體驗,打造適合他們的服務。

當獲得牌照後,眾安隨即發布全新網站「ZA」(www.za.group),並接受首批用戶註冊。

現時註冊的用戶可成為ZA的種子用戶,平台會採取「用户共創」模式,即是用戶有機會直接參與ZA的新產品開發和流程設計過程。

過往的金融產品設計過程中,用戶無法提供回饋及參與其中,現時透過「用户共創」模式可增加互聯網互動元素,令金融產品體驗更人性化。

當問到如何收集數據來提升客戶體驗,許煒指,眾安保險服務已有豐富經驗,在內地已有一套完善的風控模型作基礎。

相信市場十分好奇眾安虛擬銀行運作後,將會帶給市民甚麼驚喜。 許煒指,預計虛擬銀行在初始階段,將專注核心銀行服務,如存款、貸款等。

另外,外界十分擔憂,若是未來虛構銀行成主流,是否讓傳統銀行分行式微甚至消失?

許煒認為,虛擬銀行及實體銀行是可以並存,就像有人會在網上購物,而有人會選擇在實體店購物一樣。

眾安虛擬銀行未來運作將投入新科技,例如利用人工智能(AI)來人臉識別、證件識別、預測客戶需要,以及根據上文下理來回答客戶疑問等。

雖然眾安第一次在香港發展金融服務,但是它作為內地第一家將核心系統搭建在雲上的金融機構,在資訊安全、資料保護和風險控制方面都有一定經驗。

虛擬銀行發展史值得借鑒

香港遲至今年才發出虛擬銀行牌照。原來全球首家虛擬銀行早在1995年成立;不過,虛擬銀行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值得香港的虛擬銀行營運者借鑒。

虛擬銀行最早在上世紀90年代出現,1995年成立的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被視為全球首家虛擬銀行,開業後幾個月其網頁獲得近1,000萬人次的瀏覽。

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不設分行,符合虛擬銀行定義,最早以美國肯塔基州為總部,及後搬遷至喬治亞洲。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統計,在1996至1998年期間,美國各家虛擬銀行總資產的年均增長率高達53%。

隨後英國也加入虛擬銀行熱潮,1998年保險公司保誠(02378)成立Egg Bank,短時間內上客超過200多萬客戶。ING Direct也是當時經營得比較成功的虛擬銀行。

日本首家虛擬銀行Japan Net Bank於2000年成立,就連索尼(SONY)也成立虛擬銀行。

曾遇發展瓶頸

不過,當科網股泡沫爆破,加上全球虛擬銀行純利下跌,甚至錄得虧損,虛擬銀行第一波熱潮告一段落。

那時虛擬銀行屬嶄時服務,其品牌及信譽難以和傳統銀行匹敵,連全球首家虛擬銀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都避不過被加拿大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Canada)收購的命運。

不過,香港虛擬銀行的品牌及信譽應較佳。 因為香港虛擬銀行不是由本地大銀行控股,就是有本地大型電訊商作後盾,或者由內地聲名鵲起的保險公司建立,相信他們建立品牌及信譽的難度大大減少。

話說回來,流動互聯網年代來臨、上網速度愈來愈快,在網上提供金融服務較以往更可行。

故自2009年開始,英、美兩國虛擬銀行的數量愈來愈多,當中包括Revolut、 N26、Monzo、Ally Bank等。

此熱潮甚至帶到來亞太地區,日本起步最早;內地及南韓則後來居上。

不得不提內地虛擬銀行發展,騰訊牽頭成立的微眾銀行、螞蟻金服牽頭成立的浙江網商銀行。

這兩間內地虛擬銀行快速壯大, 2017年已排在全球50大虛擬銀行的前列位置。 內地虛擬銀行發展來勢洶洶,英國虛擬銀行仍是不可忽略的勢力, 值得香港虛擬銀行營運商借鑒。

虛擬銀行在英國迅速崛起,甚至愈趨成熟,為銀行界形成一個全新的格局。

事關滙豐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巴克萊銀行和萊斯銀行這四大商業銀行長期主導英國金融市場,惟2007年的一場金融危機,令到大眾對傳統銀行的信心插水。

在數碼世代,大眾對電子化、生活化的產品和服務需求大增下,傳統銀行的網上金融服務卻遠遠落後於其他行業。

這促使虛擬銀行迅速崛起,被稱為挑戰者銀行(Challenger Bank)。 挑戰者銀行能在傳統銀行壟斷的環境下殺出重圍,主要有助於英國金融監管機構的改革,其放寬申請銀行執照門檻的措施使更多競爭者加入英國金融業。

這些不設實體分行、以數碼化渠道提供銀行服務的挑戰者銀行,填補傳統銀行的不足,以年輕人為目標客群,利用簡單、易用和高透明度的誘因在英國大行其道。

極速開戶可效法

24小時的網上銀行服務是挑戰者銀行的最大優勢。 另一邊廂,英國申請銀行戶口相當麻煩,而且由申請到取得銀行卡更需時至少兩個星期。 但虛擬銀行的客戶只需透過手機應用程式(App)就可以在數分鐘內完成開戶,甚至最快隔天就可以收到銀行卡。

這樣的開戶速度,相信也是香港虛擬銀行營運者學習的對象。 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虛擬銀行逐漸改變大眾對銀行的認知和互動性,迫使傳統銀行紛紛轉型。

2015年至2018年期間,英國就有2,868間銀行分行關閉,當中四大銀行佔量最多。 由此路進,香港的銀行分行網絡不排除再有重組的壓力。

目前英國最具規模的「挑戰者銀行」分別是Atom Bank、Starling Bank及Tandem、Monzo等,雖然推出市場僅數年,但用戶數量快速增長,利益收入強大。

0

根據畢馬威會計師行(KPMG)的報告指,規模較大的「挑戰者銀行」平均股本回報率(ROE),由2015年由8.6%增長至2016的11.5%;而五大銀行的平均ROE只達4.4%。

成立於2015年的Monzo Bank是英國金融科技初創公司之一,客戶量在三年間已經超過150萬戶。

近期Monzo Bank獲8,500萬英鎊的融資,公司估值達10億英鎊,正式躋身獨角獸行列。

另一間英國最具規模的虛擬銀行之一的Tandem Bank,與其他虛擬銀行的功能大同小異,主要提供存款、貸款及信用卡等零售銀行服務,亦同時兼備財務管理工具。

系統可以通過客戶每月基本支出情況,從而計算、控制其花費開支,為客戶提供理財建議。 其人工智能(AI)技術因應客戶消費習慣,作出信貸評級,控制壞賬情況。

李嘉誠拓虛擬銀行早著先機

FinTech為大勢所趨,香港首富李嘉誠獨具慧眼,多年前已經看好此產業。長和(00001)旗下TOM集團(02383)更是虛擬銀行牌照申請人WeLab的早期股東之一。下文從虛擬銀行、保險科技、電子支付及區塊鏈四個範疇中,檢閱李嘉誠有份投資的FinTech初創企業。

李嘉誠投資高科技,甚少以長和系名義投資,主要通過其科技投資旗艦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出擊。

維港投資創辦人周凱旋曾向傳媒透露,維港投資秉承基於李嘉誠對創新和顛覆性技術的興趣,投資風險由李嘉誠個人承擔,但收益就會撥入李嘉誠基金會中作慈善用途。 自成立十多年間,維港投資的足跡遍布全球。

據官方網站顯示,目前入股了82間科創企業。 翻查這些公司的業務,不難發現李嘉誠投資傾向,著重技術研發,而非單純提供FinTech服務或產品的公司。

談到FinTech,香港人首先聯想到虛擬銀行。 而李嘉誠早著先機,先後注資N26以及NiYO,他們從寂寂無名的初創公司,現已晉身為外國知名的虛擬銀行或金融科技公司。

投資N26 估值達211億元

來自德國N26的於2013年成立,利用手機App為客戶提供數碼化的銀行服務。

2015年,N26推出的首個產品已一鳴驚人,迅速吸納來自24個歐洲市場超過250萬名客戶。

目前不但德國居民,N26亦接納外地居民開戶,居於香港的我們只要有護照就可以做身份認證跨境輕鬆開戶。

為保障客戶安全,N26亦利用指紋認證和面容識別技術;當客戶遺失銀行卡,更可利用N26的App即時鎖卡,快速便捷,毋須像在如香港般要親自到分行或打去熱線,然後幾經轉折才接駁到真人客服,費時失事。

今年初完成3億美元D輪融資後,N26估值27億美元(約210.6億港元),一躍成為歐洲估值最高的獨角獸之列。

維港投資由N26成立初期領投,及至再參與最新一輪的融資,據說現已是N26最大股東。 至於NiYO則於2015年成立,總部設於印度,目標客戶為打工一族,提供數碼化銀行服務,當中包括開設出糧戶口、靈活慳稅優惠計劃、全球通用的盧比卡。

每逢糧尾,不少香港打工仔都要勒緊褲頭,但NiYO出糧戶口的用戶,每月可以預支下個月的收入最多50%,不設任何利息。

NiYO亦新推出一個有趣的產品「出糧卡」,針對印度藍領及被傳統銀行忽略的群眾。 不設最低戶口金額、通過手機App可隨時解鎖和封鎖該卡;App內更特設互動語音功能方便未受教育的用戶。

NiYO提供的匯款服務買賣差價比較窄,客戶用外幣消費將按當時實際匯價換算,不怕「蝕畀」銀行或找換店。

另一邊廂,近年時興共享經濟,但是按需經濟(On-demand economy)亦不知不覺間滲入日常生活,愈來愈多按需服務(On- demand service)應運而生。

大眾比較熟悉的例子有消閒娛樂類的Netflix、交通運輸類的Uber、外賣點餐類的Deliveroo。

而李嘉誠投資的Slice正正以提供按需保險作招徠,融合創新技術,主打保險科技(InsurTech)。

Slice的兩大保險產品針對出租住宿的業主及提供共乘服務的車主的需要。

長和搶攻支付

其吸引力在於客戶可以在需要保障時購買,按次使用付費,不需按年或按月供款。

此舉省卻填寫冗長的申報環節;透過App的聊天機械人,簡單幾步成功申請索償。

另外,Slice亦與同業合作,為小型企業推出網絡攻擊保險。針對保險數碼化趨勢,Slice更為傳統保險公司提供保險雲端服務,協助轉型。

李嘉誠同時看準區塊鏈技術的潛力,藉維港投資入股Blockstream及BitPay。

前者專攻擴容技術,增加區塊鏈系統處理大量交易的負荷量;後者研發比特幣(Bitcoin)支付處理器、比特幣Visa預付卡、比特幣電子錢包,雙方均致力推動比特幣及甚至其他加密貨幣交易,使之可廣泛用作日常支付。

除李嘉誠外,現由其長子接掌的長和系公司於幾年前已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開發電子支付市場。 去年9月長和旗下台灣屈臣氏, 結合自家App推出Watson Pay;而內地屈臣氏亦推出微信迷你程式「屈臣氏小店」,結合線上線下購物體驗。

而2017年,長和與阿里巴巴主席馬雲旗下的螞蟻金服合資組成AlipayHK

現時全香港已有逾50,000間零售商戶可透過AlipayHK付款。用家更可用AlipayHK做P2P轉賬、交電話費、上網費、媒氣費、電費等,甚至可以跨境支付。

0

FinTech股票投資策略 Square、PayPal成最佳代替品

上文全面剖析虛擬銀行發牌的最新情況。其實,科技金融公司涉足金融業的趨勢不可逆轉,投資者大可投資在美國上市的科技金融公司,涉足更多虛擬銀行的投資機遇。

無現金交易已成為全球商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近年來,信用卡支付和流動支付成為無現金交易的主要實現方式。 因為智能手機使用量不斷增加, 以及更快、更簡單、更安全的金融交易,因此各類型支付平台都想盡辦法在這場市場戰爭中勝出。

現時各地支付平台市場被相繼瓜分,內地則由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及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所平分。 而美國則由蘋果公司(Apple, 美股編號:AAPL)的Apple Pay、 Square(美股編號:SQ)旗下的Cash App及PayPal(美股編號: PYPL)旗下的Venmo所攻佔。

雖然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雄霸內地支付市場,惟微信支付屬遊戲股多於支付股。 因為其網上遊戲貢獻的營業額佔比超過一半,主導股價後市走勢。

而螞蟻金服則是阿里巴巴集團(美股編號:BABA)的聯營公司。

阿里巴巴投資者會遇上和投資騰訊相同的問題,就是阿里巴巴股價反映電商表現多於支付業務的表現。

Apple Pay獲得全球2.5億人使用,惟蘋果不是最佳的FinTech股票,原因和騰訊及阿里巴巴相若;相反,像Square及PayPal反而是押注虛擬銀行及FinTech商機的較佳選擇。

0

威脅銀行盈利基礎

在美國,Square Cash App可以在iOS、Apple Watch及安卓這些流動裝置作業平台轉賬。

對於安全問題,用戶只需以「$CashTag」便可以匿名轉賬,直接從銀行賬戶轉出、轉入。

Square亦不忘小商戶市場,因為小商戶要讓顧客安全地刷卡,必須支付不菲的成本,同時與銀行接軌,支付的手續費亦較高,收費標準複雜並且不透明。

另外,小商戶租借POS機的設備費用也高,因此這一群消費者則成為Square的重點目標,並推出了支付軟件Square Register和對應硬件Square Reader,以及後來帶有刷卡槽的iPad底座的Square Stand。

小巧的方形讀卡器Square Reader可以插入到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的耳機孔裏,配合Square Register應用,就可以實現刷卡支付,商戶可以減少成本。

現時Square Cash App用戶數目超過1,000萬戶,較美國不少地區性銀行為多。

而Venmo用戶數目更高超過3,000萬戶,擁有顧客的基礎為全球第四大,僅落後於摩根大通(JPMorgan,美股編號:JPM)、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美股編號:BAC)及富國銀行(Wells Fargo,美股編號:WFC),惟大幅拋離大名鼎鼎的花旗銀行。

其實,部分手機支付App已提供和銀行相若的服務,如存款,假以時日將可威脅銀行盈利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