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

內地放寬外資准入要求 證券商迎汰弱留強時代 |羅尚沛

投資

廣告

中美貿易會談一如所料變成兩國的買賣交易會,美國總統特朗普所聲稱的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充其量只是一份中國對美國農產品的買賣合約,何況今次中方購入400至500億美元農產品的數量,非大幅增加。

撰文: 羅尚沛 | 圖片:Unsplash

美國方面當然希望中國能協議在未來都每年向美方買500億美元的農產品,但條件只是押後加徵關稅,也沒有承諾不會向餘下的1,700億美元內地進口商品徵收新關稅。這種並非壽終正枕,更非撤回的方案,相信難以保證日後的會談氣氛可以良好。

中美貿談路仍長

一個買賣協議要等了又等,到11月亞太經合組織(APEC)開會,兩國元首才有機會簽署,可想而知中間必然會出現波折。就算順利簽署,之後的談判若涉及智識產權、華為、監察遵守貿易協議、人民幣匯價等敏感議題,難度一樣是極高,絲毫沒有減少。你沒有贏,我也沒有輸,話雖如此,自4月底談判破裂後,雙方首次達成停火協議,回到協商路上,總比讓子彈飛好。但A股的核心問題,仍然是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上,消費物價指數(CPI)升穿3%並不意外,而生產物價指數(PPI)不斷下跌更值得關注。外資憂慮第四季經濟增長(GDP)跌穿6%是有點過慮,但明年GDP守不守到6算,觀乎現時工業生產總量和內需的乏力,確實要加點防守意識。

今個星期,中國證監會進一步落實取消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證券公司的外資持股限制;此舉實際是既定的金融開放有序推進的政策,非向美國要求開放市場跪低。內地一直害怕開放金融市場,擔心讓外資進來會興波作浪,擾亂金融秩序;尤其是金融海嘯後,外資投行有如金融海盜一樣,人人避之則吉。惟大勢所趨,股票市場再不開放只會被邊緣化。要開放市場又要嚴控金融秩序,最有效方法就是篩選;這麽多年誰是「乖孩子」,相信中證監早已心中有數。但對內地券商而言,外資競爭是一回事,內在的抵抗力又是另一回事。外資進入,會令估值水漲船高,短期可受惠;但之後就要面對業務上的壓力,例如是「零佣金」經營模式的來臨。如果連財富管理業務都要「零佣金」,誰有底氣守得住,誰就是贏家。發展利差型業務收入、低成本網上券商、有龐大客戶基礎的互聯網商、有資金實力打持久戰的財團,都是開放市場的最終得益者。汰弱留強在內地各行業並不罕見,只是今次輪到躲懶已久的券商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