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美股-不能用技術分析-短炒回報-低於長期持有

投資美股不能用技術分析 短炒回報遠低於長期持有|蔡嘉民

投資

廣告

愈來愈多本地投資者從港股轉戰美股,這也難怪,畢竟美股愈戰愈勇,納斯達克指數一直居高不下,納指ETF(美股代號:QQQ)9月曾由高位303美元,下跌逾一成至264美元,不過轉眼間又修復一半跌幅,執筆時報285美元。不少投資者會運用技術分析短炒美股,到底是否有效呢?
撰文:蔡嘉民|圖片:Unsplash
談到短炒方法,投資者傾向使用技術分析多於基本分析。 基本面數據偏低頻,由宏觀數字例如息率、失業率、非農數據、消費物價指數、採購經理指數等等,到公司盈利數字,更新頻率屆乎一個月至一季不等,較難用來作短炒訊號。相反,技術分析運用較多價格數據,例如每天,甚至每分每秒的價格走勢,都可用來作炒出炒入的依據。

不過,技術分析層面非常廣闊,包括「陰陽燭」、圖表形態及技術指標等,投資者難免感到眼花繚亂。 其實有一個較簡單的分類方法,把一眾技術分析招式歸為兩類:

就是趨勢跟蹤及均值回歸。

據觀察,大眾投資者較傾向使用前者,因為值博率高,盈利與虧損比率亦比較高。 為了看看技術分析能否於美股上有效獲利,筆者拿來了共十年美股指數數據進行「回溯測試」。

在技術分析中,其中一個趨勢跟蹤的佼佼者,便是運用移動平均線來找出上升趨勢。 傳統上認為,當股價升穿移動平均線,代表股票勢頭良好,有向上動力,有望繼續保持升幅,投資者便能持倉直至股價跌穿平均線。

測試中,標的物為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ETF(美股代號:SPY),而均線的參數方面,坊間有些常用天數,如10天、20天、50天、100天等等。 有些炒家會認為偏短日數較好,亦有炒家指出日數應偏長。因此,於這回測中,筆者決定直接進行參數優化,找出最佳結果。而移動平均線優化範圍定於10天至250天。

優化後顯示最佳參數為230天移動平均線,夏普比率為0.91,策略總回報超過九成,即年回報約9厘。看起來不錯,不過,其實策略表現與買入及持有SPY的表現不相伯仲,長期持有SPY夏普比率為0.93。 重點是,後者回報更高,總回報達140%。因此,以上策略並不能跑贏基準。

長期持有回報更佳

除了價格與均線的策略外,亦有不少炒家會使用均線相交策略,即「黃金交叉」買入,直至出現「死亡交叉」後賣出平倉。 數據同樣使用十年SPY,而參數優化範圍亦是10天至250天。

優化後,結果顯示使用10天及70天移動平均線效果最好,夏普比率達0.95。可惜,回報亦是跑輸長期持有基準,總回報不超100%。 綜合來看,以上兩個普遍投資者愛用的技術分析方法,用於美股上都不能跑贏「買入及長線持有法」。

筆者對結果不感意外,背後一大原因是為美股市場頗為有效,簡單短炒方法並不太奏效;加上美國聯邦儲備局的量化寬鬆政策(QE),逢大調整後吸納相信表現會更佳。

投資美股-不能用技術分析-短炒回報-低於長期持有
圖片:Unsplash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