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虛火上升

投資

廣告

要聞:

沉寂多時的航運股又再鹹魚翻生,箇中原因是被視為航運業寒暑表的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踏入9月後,短短八個交易日急升44%至1,628點,創逾20個月以來新高。惟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波幅大,且影響因素眾多,現時斷言航運業復甦似乎言之尚早。

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是由位於倫敦的波羅的海交易所編制及發布,指數由多條主要乾散貨運航線的即期運費加權而成,反映乾散貨運費的升跌。該指數旗下還按船型細分四個指數,分別為海峽型指數(BCI)、巴拿馬型指數(BPI)、小靈便型指數(BHSI)及超靈便型指數(BSI),這四個指數在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的權重相若。航運業通常分為乾散貨、集裝箱及油運三類市場。 乾散貨是指鐵礦石、煤炭、紙漿、穀物、化肥、鋼材等商品及原材料的貨運情況,屬工業上游產品。集裝箱則運載經工廠加工的中、下游產品。

與內地經濟關連性漸大

經濟復甦時,往往是上游原材料需求率先回升,然後才逐步帶動下游工業,故理論上是乾散貨先復甦, 集裝箱業務會較滯後。故不少經濟學家及市場分析員,會利用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作為領先的經濟或航運業參考指標。但在2003年以後,愈來愈多因素影響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令其走勢轉趨波動。好像內地經濟起飛,對商品及原材料需求急劇上升,更成為全球最大的商品進口國,故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與內地經濟起伏關連性大大提高。另外,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也衍生出類似股票期權的遠期運費協議(FFA),原意給航運公司或商家對沖風險,但當市場上充斥著大量投機者,FFA也會調過頭來影響指數走勢。回顧2006至2008年,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出現過山車式的大起大落,一度急升至逾10,000點,其後急跌至不足1,000點。此現象全因有大量的對沖基金及國際投資銀行,借內地經濟高速增長的故事連番炒作FFA,然後在金融海嘯發生前齊齊「散水」所致。金融海嘯後,由於乾散貨船出現嚴重運載力過剩, 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自此長期低迷,只在旺季時偶有回升。一般而言,第三季尾至翌年首季通常是乾散貨運旺季,因為北半球已步入穀物收成季節;加上天氣寒冷,亦帶動用煤需求提升。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於2012年9月曾由約660點急升上10月約1,100點。踏入2013年,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今輪升勢雖比2012年強勁,但不排除是季節性炒作,皆因乾散貨運力過剩問題仍然存在。而內地下半年經濟數據雖然好轉,但在「穩增長」大前提下,也別妄想經濟會重拾昔日的高速增長,故暫難言航運業已復甦。再加上FFA的催化劑,指數升得急時亦可能跌得快,投資者借指數反彈炒作航運股時,只宜採短線策略,兼轉身要快及嚴守止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