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要繼續】美股泡沫論吹足半年冇料到 識玩要跟有錢人玩 大摩貴客話第3季賭呢個行業

【牛市要繼續】美股泡沫論吹足半年冇料到 識玩要跟有錢人玩 大摩:百萬富翁第3季賭呢個行業

投資

廣告

隨著美股港股背道而馳,越來越多人棄港投美。而在美股高佔值的前提下,漲勢仍然未減。雖然美股泡沫論已經籠罩多月,但摩根士丹利訪問了多位「百萬富翁」,發現他們對後市仍然非常看好,牛市似乎仍然未完結。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Unsplash

6成百萬富翁:牛市仍繼續

據摩根士丹利 E-Trade Financial的調查,向賬戶中擁有100萬美元或以上的自主投資者作出訪問,發現目前的市場氣氛(尤其是科技股)仍然偏向「牛市繼續」。

首先,認為牛市仍然繼續的「百萬富翁」投資者比例較上季度增加 7% 至 65%,而總共有41%受訪者將當前經濟時期描述為「擴張性」,相比之下,上季度持有這個看法的人只有30%。

儘管通脹擔憂持續存在,仍無阻富人對美國經濟的看好看法。本季度將經濟評為A或B級的受訪者比例自上季度以來上升了13%,從上季的39%上升至52%,表示上季不確定後市的人已轉為看好後市(上季度44%將經濟評為C級、今季為29%)。

與之相反,很少受訪者擔心大市於接下來的季度會出現大跌,只有6%的受訪者表示,市場將下跌 10% 或更多。換句話說,這班受訪的百萬富翁更加看好第三季度的股票收益,相信美國經濟實力和追逐科技行業利潤的機會。

【牛市要繼續】美股泡沫論吹足半年冇料到 識玩要跟有錢人玩 大摩貴客話第3季賭呢個行業
(圖片來源:Unsplash)

科技股是「最佳賭注」

這班受訪的「百萬富翁」認為,在第二季度被大幅拋售的大型科技股,可能是第三季度的「最佳賭注」。

根據 E-Trade 的數據,46%受訪者會選擇科技股作為本季度收益的首要目標,比上季度的34%高出12%,而原因可能與債券收益率下降、科技股持續走強等有關。

Altfest Personal Wealth Management 的CEO Lew Altfest 稱,科技股雖然受高市盈率、反壟斷審查等因素打擊,但從2008年起,像是IBM的成長型公司已經不只一家,而廣泛的科企背後亦不見過份競爭,故認為科技股仍有巨大吸引力:

「科技股在的巨大吸引力,在於無論晴天雨天都能帶來收益。」

E-Trade Financial的總經理Mike Loewengart則認為,富人們已經「回到過去的最愛」,科技股反彈的速度吸引了投資者。他又以蘋果(美股代號:AAPL)的產量為例:

「看看蘋果說它正在增加 iPhone 的產量。從商業基本面角度來看,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來說,這是很難被忽視的。」

加密貨幣/SPAC最不吸引

就行業吸引力而言,本季受訪者偏好科技股,而能源行業則屬僅次,也是本年為止,走勢較為強勁的價值行業。

據E-Trade的數據顯示,本季以能源股作為首要投資目標的受訪者為29%,比上季的23%多出6%。

其中,受訪者對於清潔能源股的興趣就環比減少11%,而對於先前熱炒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的興趣下降7%;對於美股新股(IPO)的興趣下降7%;對於加密貨幣的興趣則下降8%。

同時,由於全球各國正加快重新開放貿易往來,非必需消費品行業成為本季度最不吸引的行業,由上季的31%降至今季只有19%人以此為投資目標。

【牛市要繼續】美股泡沫論吹足半年冇料到 識玩要跟有錢人玩 大摩貴客話第3季賭呢個行業
(圖片來源:Unsplash)

泡沫不再?百萬富翁:可能性變小

E-Trade的調查顯示,雖然對泡沫的擔憂仍然是多數人的看法,當中有56%受訪者認為市場處於泡沫或有泡沫醞釀中。不過,相比之下,上季度持有這種觀點的投資者達70%,更反映現時富人對市場更有信心。

有不少投資者似乎確實預計泡沫會破裂。早在本年3月,像是Jeremy Grantham等的知名金融專家已經陸續警告,市場估值遠高於基本面。可惜,Loewengart 認為,「空頭」警告或者可以被證明是錯誤的,市場的彈性已經出現。

過份樂觀增風險 疫情受控仍是關鍵

雖然整份調查都偏向「牛市繼續」的看法,但Lew Altfest仍然不忘「帶頭盔」,聲明大市仍有向下風險,主因就是疫情可能逆轉。

Lew Altfest稱,考慮到美國股市的高估值,Delta變種新冠肺炎病毒的受控情況將成焦點,先前因疫情有爆發跡象而令道瓊斯指數下跌近900點就足以證明這一點。

延伸閱讀:林日曦辭職800萬賣毛記持股 做足11年講心唔講金?高峰期市值16億 上市前已穩袋咁多股息!

延伸閱讀:供樓好絕望?你間屋隨時豪過億萬富豪!馬斯克租住387呎納米單位曝光 同香港樓有咩唔同?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