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需股

市場轉炒傳統內需股 邊隻最值博 | 港股分析 | 投資入門

投資

廣告

【港股分析】本週港股繼續上衝下「洗」,變得很難捉摸,但部分板塊如食品、體育股卻能突圍而出。市場近期轉炒傳統內需股,究竟背後有甚麼選股邏輯?

撰文:周梓霖 |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其實投資者看好內需股,最大原因定必是押注公司盈利周期正在向上的趨勢。今年市場選股很特別,一律只看盈利超出預期潛力,不看估值。

對於盈利超出預期潛力,股份並不是有增長就可以,要有機會超出預期才會受捧。

舉一個例子,北控水務(00392)將2018年業績增長指引,由往時超過30%下調到20%至25%,市場翌日便大「洗倉」。

估值不便宜

其實北控過去十多年維持高增長,但增長放慢是因政府規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項目所致,今、明兩年盈利超標的可能性大降,市場已經「先沽為敬」。

要數今年觸目的板塊定必是內需股,蒙牛乳業(02319)、中國旺旺(00151)於一年新高附近徘徊,在中、美貿易戰陰霾下走勢仍然堅挺,大幅跑贏大市。

這類股份估值即使計入增長也不便宜,但勝在盈利不受貿易戰影響,未來更有望受惠成本下降及內地提振消費,故此成為股市中的疾風勁草。

一般而言,投資者有被近期趨勢所影響的傾向,趨勢向上反而有安全感。價值投資一向推崇人棄我取,但事實上大部分人追求的是賬面盈利愈大愈安全,而非估值愈低愈安全。

以事件主導打出名堂的Joel Greenblatt早幾年出了一本著作「Market Sense and Nonsense」,當中提到一個概念很令人印象深刻。

假如有一隻基金年均回報率達20%,波動率低至單位數,這隻基金值得買嗎?讀者或會想:「這隻基金回報又高,波動又低,不用問肯定是『股神』級基金,一定要投資。」

不過,Joel Greenblatt卻不是這樣認為,投資往績固然值得參考,但基金策略及理念才是最重要。

很簡單,如果那隻基金原來是以高槓桿沽信用違約掉期(CDS),收保險金獲利,風平浪靜自然人人高興,一旦出意外,這類基金可以一日「爆煲」,今年2月波幅基金出事就是這個道理。

之所以引用這個例子,其實是想指出,人是比想像中更易受趨勢所影響。就以今年市況來說,美股及港股年初至今大約持平,但投資者1月極度亢奮,2月悲觀到極,3月至4月就神經緊張。

這都說明即使聰慧過人的專業投資者,都是以短期走勢主導投資決定。

的而且確,投資有賬面盈利確實令人較為心安,但今年股市波幅擴大,要全線持股均賺錢確實是緣木求魚,耐心持有估值合理的股份才是王道。

談談一隻爭議性較大的股份,就是俄鋁(00486)。美國財政部本週對俄鋁立場明顯軟化,制裁限期延長至10月底之外,並透露大股東若肯放棄控股權,制裁有望減輕。

消息公布不久後,嘉能可亦考慮重新向俄鋁手上購鋁,公司有望重上軌道。俄鋁在港股價較在俄羅斯交易所,折讓近四成,非常誇張。

由於俄鋁買賣較一般股票複雜,筆者只是總結這事件,至於買賣與否,讀者自行決定。

(作者聲明:本人為證監會持牌人士,執筆時基金客戶及筆者沒有持有以上股票。)

體驗1分鐘貸款批核 隨時提款話咁易

去旅遊想搵住宿?識睇一定睇呢到!

延伸閱讀:

資金流走快加息 施永青對樓市最新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