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收藏家」名不符實?喺藝術展睇同屋企電腦睇有咩分別?話你知NFT最根本的革命

NFT「收藏家」名不符實?喺藝術展睇同屋企電腦睇有咩分別?話你知NFT最根本的革命

投資

廣告

踏入10月,兩大藝術盛事典亞藝博(Fine Art Asia)與藝術科技體驗展(Digital Art Fair Asia)分別在灣仔會展和中環舉行,而兩者皆有迎合數碼潮流而特別開闢NFT展區,作為NFT支持者之一,我也特別前往觀摩其中的典雅藝博觀摩一番。

撰文:無神論者的巴別塔@Kikitrade| 圖片:Fine Art Asia官網

NFT在互聯網公開展示

我認為NFT作為藝術展覽其中一個最大難度,就是你很難向一般來賓解釋得到,究竟一張圖片、一段聲音或一段影片,將其放在區塊鏈上鑄造成NFT後,為何就和一般藝術品有所分別;尤其是NFT在絕大部份的情況下皆是在全世界的互聯網上公開展示的,將一幅JPG檔放在展覽廳的電腦Mon,除了會場感覺High Class一點之外,又和在家的電腦看又有何分別呢?

典亞藝博做得不錯的地方,是它有不少藏品和實物有所連結,例如港姐馮盈盈製作的NFT《晶·凝》系列,就和她自己手製的水晶飾物連繫一起,其中我以前曾提過的《虛實兵譜》系列、以及由漫畫家曹志豪與動畫師張小踏展覽的NFT作品,都是由古董實物衍生而出的創作,因此參觀者在現場瀏覽時與古董並列欣賞,感覺也會「實在」一點。

將觀賞權與產權完全割開

然後在現場觀眾發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既然NFT可以隨意在網上擷圖、錄影,那為甚麼還會有人花費鉅款購入?」這或許也是由展覽解說員去到NFT推廣人,最需要清楚解釋的概念。

NFT最根本的革命,其實就是將觀賞權與產權完全割開,過去藝術品收藏者雖然也會把部份藏品放在藝術展或博物館展覽,然而絕大部份亦仍是擺在不見天日的倉庫中;不是「收藏家」一詞不單有收集,同時也有藏起來的意思。

可是NFT卻反其道而行;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NFT都是公開任由公眾輕易從網絡平台鑑賞,NFT收集者是以能夠把自己的NFT被世界各地傳閱而感到自豪,甚至會將自己最珍貴的NFT當成社交媒體的頭像。

「分享家」更名符其實?

所以我近來時常反思的問題是,究竟我們是否應再以「收藏家」來形容NFT的擁有者?稱呼他們為NFT「分享家」是否更加名符其實?

所以我並不怪今天仍有不少人當聽見「NFT」一詞時,不假思索就將其認定為「騙局」、「公仔紙」,始終NFT本身就是一種全新概念的藝術,無論是創作者、觀賞者以至「分享家」,都正在持續適應與學習。

資料來源:Kikitrade

延伸閱讀:理財個案|35歲英國公民回流香港照顧父母 如何安排財務避免抽重稅?

延伸閱讀:好友真風騷|「一鐵一局」不及發展商自動波?官地一季供應僅210伙:樓價想跌都難!都難!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Fine Art Asia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