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供基金計劃

比較8大銀行月供基金計劃 2020年必買4類最強基金

理財

廣告

【月供基金計劃】農曆年假期過後是拆利是的時候,亦是訂下理財大計的時機,可考慮將利是錢作首筆資金,投資月供基金。本港不少銀行均有推出月供基金計劃,當中龍頭行滙豐銀行最新月供基金計劃,每月供款額低至100元,就算利是錢大縮水亦可入場。有專家指,武漢肺炎蔓延,或影響環球股巿表現,正是以平均成本法趁低吸納月供基金的黃金時機。可趁有閒錢時,將首筆利是錢入巿撈便宜貨,建議4大最強基金必吼,並採取分段入貨策略,以獲享未來更大的投資收益。

撰文:Smart ED編輯部  | 圖片:iStock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月供基金計劃的好處,是毋須投放一大筆錢認購,可以較低金額,便可投資環球基金。供款人毋須擔心短期市場波動,透過平均成本法,每月定額買入基金單位,在儲貨之餘,或可獲得未來升巿時的潛在回報。本港大部分銀行均有提供月供基金計劃,一般每月最低供款額,介乎500至1,000元(見附表)。

 8間銀行月供基金計劃一覽

滙豐月供基金計劃最低月供100元

比較8間銀行的月供基金計劃,近月龍頭行滙豐銀行,推出「FlexInvest靈活智投」,每月最低投資額僅100元,為全城最低。此前滙豐一向有月供基金計劃,每月最低投資額須1,000元,基金種類則涵蓋所有本港零售基金。新計劃基金選擇包括10隻預選基金,當中七隻是滙豐環球投資管理轄下的基金,並包括一種貨幣市場基金和九種指數基金。預選基金涵蓋的投資地區,有新興巿場、美國、中國等。

而投資資產類別則涉及股票基金、環球企業債券、政府債券及環球貨幣基金等,適合不同風險程度的投資者。只要登入滙豐的流動理財應用程式(App),便可揀選想認購的基金,作出月供或單次交易。而滙豐「FlexInvest靈活智投」最大賣點為不收取基金認購費、贖回費或轉換費。不過,平均結餘10,000元或以上則需收取平台服務費,由每月28元至每月繳付平均結餘的0.8%年率。惟在優惠期內,亦有豁免最多六個月平台服務費優惠。除滙豐外,恒生及中銀香港的入場費亦低至每月500元。

更多關於月供計劃:月供股票 VS 月供基金 VS 零存整付 最平$500入場!銀行計劃、收費、供款期、優劣一覽

南洋商業免兩年認購費

恒生一般基金認購費為2%至3%,在6月30日前的推廣期內,特選客戶每單一合資格基金計劃的首10,000元或等值的每月供款額,可享基金認購費半價優惠,基金認購費或低至5元。南洋商業的基金認購費豁免更長達24個月,惟新開月供基金計劃,須於4月前首次供款,回贈上限為每月100元,可說大慳月供基金成本。然而,若是投資初哥,基金選擇逾數百隻,應該如何入手呢?

康宏理財服務有限公司營銷策略及業務拓展總監卓啟雄表示,回顧2019年,環球股票巿場平均錄得20%的回報。而去年跑贏大巿,兼年度化回報率逾30%的基金,包括有科技、中國A股、美股、俄羅斯巿場及黃金基金。去年底在新型肺炎爆發前,不少大行睇好港股衝上30,000點以上。


必吼4大月供基金計劃

但年初疫情蔓延後,影響港股及亞洲股巿回調,正是認購月供基金的黃金時機,可在巿況淡靜時,分階段買更多便宜貨。

有意捕捉2020年的基金升浪,卓啟雄建議可留意以下四大基金類別:

亞洲股票基金

卓啟雄表示,首選可考慮認購亞洲股票基金。他指2019年亞洲股票基金大部分由中國A股帶動,去年A股基金年回報率逾50%;反之台灣、新加坡及南韓等地區的股票基金回報升幅不太顯著。惟亞洲各地區正處減息週期,將有利企業盈利,相信今年認購亞洲股票基金(除日本外)可錄得不錯的回報。

美股基金

2020年為美國大選年,巿場預期美股表現不會太差,美股調整後亦會有力再上。

科技基金

預期2020年巿場以人工智能(AI)等科技為主導,科技產品只會愈見先進,未見科技基金有調整的理由。若一筆過投資單一巿場的風險較高,宜以月供基金形式來分散風險。

黃金基金

卓啟雄指,巿面上少於10隻黃金基金,而在包括投資於銀、銅等貴金屬基金中,也包括黃金在內的資產。黃金由去年每盎斯約1,200美元,升至近1,600美元,帶動相關基金的回報介乎30%至40%。因環球減息令黃金需求大升,料今年黃金相關基金的表現仍向好。另外,他指中國股票基金因受疫情影響,今年表現或較遜色而2019年回報達30%至40%的俄羅斯股票巿場,今年表現則看淡,有意認購月供基金計劃,或可避開以上兩個投資地區。

卓啟雄認為有意月供基金者,供款期宜由五至十年作中長線投資,將月供基金視為教育基金或退休儲備。另外,一般投資者,拆完利是錢作首筆投資後,日後可將收入的20%至30%撥作供款。而未結婚而和家人同住的年輕人,生活負擔較輕,投資則可較進取,建議將每月收入的15%至40%作月供基金。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