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

退休生活與金融科技息息相關 想安享晚年要趕上潮流|吳漢銘|FinTech領袖頻道|經一專欄

理財

廣告

退休經一專欄】根據世界銀行資料顯示,2017年,香港人平均預期壽命為85歲,位列全球第一位。那麼,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撰文:吳漢銘|圖片:新傳媒資料室、iStock、unsplash

退休生活與金融科技掛勾

如果老有所終,那肯定是好事,但如果我們是中產的家庭,或遭遇不幸,生活潦倒,那誰能保證未來肯定是好?

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好好計劃將來,其實這個題目也跟金融科技有關係。 兩個留意要點 首先,第一個問題是在哪裏退休?

如果能夠找到一個有舒適又安全的地方退休?大灣區其實是一個不錯的地方,有不少退休人士回鄉退休,但怎樣確定能夠獲得醫療服務?

要識別養老人士的身分,以及從政府福利金、醫療保險、退休金等的消費已經涉及跨境(從香港北上)的資金流。 然後識別有關服務商的資格,涉及香港機構對於有關內地服務商的背景調研;從內地把資訊傳到香港;另一方面,要識別有關的香港人身分,也涉及電子身份在境內獲得認證問題。

其次是如何獲得有效的財務管理服務,為資產保值或增值? 傳統銀行需要客戶經理服務,每次見經理都要給人留點「買路錢」,銀行是需要服務成本,那麽我們如何保證有關的財務規劃是真正客觀而貼身的?

金融科技的答案是,以機器為真正代表我們進行財富管理的策劃師。 在無法解決利益衝突—即多付服務費與最低成本管理財務的前提下,筆者認為,機器人是比較難以由金融機構提供。

 

另外,打通政府福利金體系,銀行,保險,資產管理,稅務,樓宇等幾個重要的收入或支出體系,是AI財富策劃師需要的關鍵資訊。 也可以說,如果做到所有金融及政府機構提供所有資訊查閲及操作,是有關AI機器人提供完整建議的前提。

正所謂Garbage In,Garbage Out;無數據,「爛AI」。開放數據涉及多方利益,實施上涉及技術在不同大型機構落地問題,我們現在不做,以後急者要用時會發現技術不成熟,説白了,就是沒準備。

在香港有尊嚴地退休

曾有人問筆者: 「我現在好好的,哪需要AI機械人幫我做財務規劃?」

答案是,我們金融科技解決的,是希望把高端的服務,用科技改善後,用低的價格提供給有需要的社會大眾。

寫得那麽偉大,其實,筆者也希望自己能夠在香港有尊嚴的渡過我的退休生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