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動土地市場的大數據 華坊

政府推動土地市場的大數據|華坊

社會熱話

廣告

香港政府於二○一八年發布其首份年度開放數據計劃,及後在「資料一線通」(data.gov.hk)和「空間數據共享平台」(portal.csdi.gov.hk)兩個專網開放及持續更新來自不同政府政策局及部門的文字和地理數據集,供各界瀏覽及使用。
政府推動土地市場的大數據 華坊
(圖片來源:資料一線通)

其中一個值得讚賞的開放來源就是地政總署把香港政府由一九八五年到現在透過賣地、契約修訂、換地等超過3,600項土地交易數據開放,當中包括自二○一八年開始公開的每宗賣地中標及落選投標金額,可供大數據分析。

發展商可把開標前自己的「眼光」、賣地地區、用途、樓面面積、入標數目、中標跟第二標金額差距等參數作比對,從而檢討自身的入標分析模型、投標策略,為下一幅合適的政府賣地作準備。另外還有契約修訂和換地的大數據,可分析出每區每種用途自回歸以來的樓面地價信息,向地政總署申請土地補價上訴時有助收窄雙方的分歧,間接加快樓宇房屋潛在供應。

由於上述兩個政府專網的便捷,比較之下,個別部門數據更新速度和跟其他部門數據的銜接有所差異。舉例,香港政府除了官地、政策局/部門撥地、短期租約批地和政府樓宇之外,必定以私人地段(Private Lot)形式記錄其位置及業權利益,以確保在法律制度下的簡單易明和連貫性。

但現時幾個相關部門開放的數據尚未對這個能跨部門識別私人土地或物業位置的「識別碼」作統一規格的數碼化,以致時有發生了因公眾誤會政府失責而引起不必要的投訴或立法會/區議會議員提問甚至政府部門間溝通時產生誤會。

即使是專業人士,也需用人手操作才能理順部門數據間之「關聯系碼(Index)」與「外鍵(Foreign Key)」對接。若然這個跨部門數據的識別碼能早日誕生,對整個開放數據計劃以及示範現屆政府「以結果為目標」的開誠佈公方針有著重大意義。

撰文:譚善恆 華坊諮詢評估特約資深顧問

延伸閱讀:遺體堆肥崛起 為綠色殯葬譜出新章|華坊

延伸閱讀:公共運輸交匯處可運用科技創新產業化和房託化|華坊

撰文:譚善恆 華坊諮詢評估特約資深顧問圖片來源:資料一線通、政府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