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天王」張邦鑫輟學創業 七年帶領公司登陸紐交所

「補習天王」張邦鑫輟學創業 七年帶領公司登陸紐交所

職場

廣告

他是真正「寒門出貴子」的典範,23歲在北大讀研究生時,就開始給小學生補習,此後一發不可收拾,補習事業做到上市,七年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他是內地補習機構龍頭好未來的創始人張邦鑫。

撰文:經一編輯部 |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GettyImages圖片

從2003年8月,張邦鑫在北大旁邊租下一間12平米的辦公室開始創業,到2010年10月21日,學而思正式登陸紐交所,成為內地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他花了七年時間。張邦鑫1980年出生於江蘇揚中的一個農民家庭,父母把全部希望寄託在他身上,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張邦鑫本身也很爭氣,在校內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到2001年,已考入北京大學。

記憶力超群的學霸

在北京的日子裏,張邦鑫不好意思找父母要錢,只能靠自己兼職做補習。他本來就是個記憶力超群的「學霸」,家長及學生對他印象不錯,後來他直接上網開論壇,分享教學心得。如何把學生教好?這成了他創業之初首要思考的問題:學生在學校內五天上課都沒有學好,怎麼可能在兩小時內的補習就能教好呢?

他相信只有通過這兩小時,改變學生週一到週五在學校的狀態,提高學生在校的學習效率,才會產生價值。「我要讓學生在這兩小時裏,愛上學習,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當時他有名學生,原本數學成績一直在60至70分徘徊,遇到張邦鑫以後,接連考了三次滿分,把家長和班主任都驚呆了。不少同學的家長紛紛詢問緣由,這位學生的家長也很熱心,慷慨介紹了張邦鑫和他的學而思,就這樣給張邦鑫的補習班,一下子帶來20多名學生。

原本這些學生可以安排到一起集中教學,但張邦鑫堅持根據學生的水平,將20名學生分成不同時段的兩個小班,這也是學而思最早期的小班分層教學。這樣無疑能給學生帶來更好的上課體驗,但張邦鑫的工作量卻增加了一倍,他覺得只有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吸引學生和家長。結果,在首批接受學而思培訓的學生中,有95%的學員考上重點中學,學而思一戰成名,生源不斷。

兩年收入突破千萬元

這時,剛好張邦鑫的北大同學曹允東,也在尋找合作夥伴,兩人一拍即合,借了10萬元人民幣,2003年8月註冊了一家公司,到2005年,成立兩年的學而思,收入就突破千萬元人民幣。2007年還在北大讀博士的張邦鑫選擇輟學,專心創業。張邦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只要真心為學生好,真正幫到他們,他們就會跟著自己一直學下去。

從那時起,他就很重視口碑,直言「教不好學生,等於偷錢和搶錢」。在這樣的信念下,他獨樹一幟推出隨時退費的模式——家長可以旁聽,不滿意就退費,讓家長免除了後顧之憂。

開放課堂邀學員免費試聽

另外,他還開放課堂、邀請學員免費試聽。告誡自己「不要成為一個偷錢和搶錢的機構」。這種天然的客戶意識,與張邦鑫的家庭背景有關。他出身江蘇農村,父母在當地做小買賣。客人上門買一斤東西,父母會給人家一斤一兩;買兩斤,給人家兩斤一兩。他們覺得不同人家的秤不同,難免有誤差,多給人家一兩,誤差會降低。

從小受父母影響,他總怕佔別人便宜,做補習時,他也擔心佔家長便宜,所以每次講課都精心準備,毫不含糊。眼見招收的學生愈來愈多,張邦鑫有喜亦有憂:如何在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保證教學品質和用戶體驗不下降?

十多年前,市場上的培訓機構都是挑選區重點和市重點的名師坐鎮,張邦鑫沒有資源、也沒有人脈,只能招聘來自重點大學的畢業生,由自己培養。學而思在師資上堅持「高配」:創業伊始便從211、985院校招攬人才,而且錄取率不到5%,這個標準延續至今。

新老師過了選聘關之後,還要經歷練課、聽課、做題、寫教案、試講、練板書等長達半年的各項內功修煉才能授課。內地補習機構多如牛毛,張邦鑫認為:「如果好未來進入到一個地方,不能給當地學生和家長帶來不一樣的地方,那麼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從不盲目擴張

所以,學而思從不盲目擴張,用教學質量說話,才得以殺出一條血路。2013年8月,張邦鑫把集團正式更名為好未來,實現傳統教育和線上教育的融合。他的使命感,體現在希望吸引天下最優秀的人來做教育。

「這些年,優秀大學生畢業後更多進入到會計師、律師、投行、互聯網等熱門領域,其實教育行業更需要匯聚優秀人才—經濟是社會發展的速度,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加速度。」

「補習天王」張邦鑫輟學創業 七年帶領公司登陸紐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