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藝術無限想像 令古董資源再生

市場動態

廣告

比特幣(Bitcoin)價格近日重上5月高位,再度吸引投資者目光,連帶其他虛擬資產亦受注目,其中包括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國際古董及藝術博覽會典亞藝博(Fine Art Asia),今年亦首推NFT專屬展區,融合古代與現代藝術,文化與虛擬金融科技,包括藝人馮盈盈推出的水晶首飾,為買家提供虛實結合的體驗。典亞藝博負責人坦言,NFT為藝術帶來無限想像空間,即使是古董,亦可以再次發掘資料,就像枯竭了的井重新湧出水源。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新傳媒相片庫

(圖片來源:新傳媒相片庫)

馮盈盈NFT水晶首飾 拍賣價達12萬元

藝人馮盈盈在典亞藝博推出水晶首飾,該系列以「晶•凝」命名,「晶」取自其英文名Crystal;「凝」則是「盈」的同音。

「這兩年受疫情影響,大家都覺得焦慮不安,但水晶為我帶來的平靜力量,雖然這不是精密科學、仙丹妙藥,但它可以安撫心靈,協助舒緩情緒,我希望分享這種力量。」

水晶手鍊合共三款,代表不同的人生階段,從種子發芽「盈籽」、到花華綻放「春華」、最後結成美果「蕡蓁」,寓意一段完整的生命歷程。

「盈籽」及「春華」各限量12件,定價發售;「蕡蓁」配上她首個收藏的古董──宋代繩結形金吊飾,由於只有一個,故以拍賣形式發售。

「繩結在古代有祈福祈願的含義,有祝福意味,我在一位專家朋友介紹下買入這件古董,這次用來設計水晶手鍊,希望藉此把我的祝福延續開去,亦令作品帶有新舊交融的意義。」

「晶•凝」系列水晶首飾最特別的是以NFT形式發售,9月中開始在OpenSea線上平台開售,買家購買的是虛實結合的體驗。

買家首先獲得「晶•凝」系列水晶首飾概念草圖,買家可憑NFT作VVIP門票,於典亞藝博展覽期間兌換實物手鍊,過程猶如抽「盲盒」,最終才見到實物。

「盈籽」及「春華」以定價0.38以太幣(約9,000至10,000元)發售,經已售出九條;「蕡蓁」最終以4.5個以太幣(約12萬元)成交。

(圖片來源:新傳媒相片庫)

拍攝節目認識NFT

展覽首天有一位買家到場,原來他與一班志同道合的NFT玩家開設群組,並透過此群組獲知馮盈盈發行NFT,於是有興趣收藏,雙方面對面交流,令她感到很興奮。

「NFT玩家都比較大膽和開放,能夠接受實驗性質的東西,嘗試新事物,因此會接受我這個新嘗試。」

馮盈盈有一次拍攝節目,結識到典亞藝博的負責人,因而留意到NFT,以及它在藝術發展的潛力。

而她身邊的人,無分年齡,都對虛擬貨幣及 NFT非常感興趣,於是她便自行做資料搜集,了解到NFT具有智能合約功能,透過認證令創作者得到充分保障;而且可以加入條款,讓創作者從NFT買賣中獲得分成。

在資料搜集的過程中,她發現外國有不少藝術家、品牌、名人都在應用NFT,形式更千變萬化,當中不乏有趣例子。

「傳統的NFT主要買賣虛擬作品,我的構思是以數碼連接現實,NFT包括虛擬作品及實體水晶飾品,同時會加入『Unlockable Content』(可解鎖內容),如獨家得到我親發的心意卡等。」

典亞藝博團隊專為馮盈盈與買家度身訂做收藏過程,比傳統的一買一賣,加入了多元體驗和交流。

製作成本超高

NFT鑄造過程不簡單,典亞藝博團隊正好為她解決技術上的問題,雙方曾經討論如何定價,她決定不用穩定幣,因為穩定幣與美元掛鈎,價格趨於穩定,結果敲定以太幣,因為不穩定是虛擬貨幣的一部分,同時可以為銷售過程帶來更多刺激感覺。

馮盈盈大學畢業後,便參加香港小姐,奪得冠軍後入行,從事藝人工作至今,這次推出NFT水晶首飾,是希望作出不同嘗試。

「我於6月開始有推出水晶首飾的構思,結果遇上不同的專家,只消四個月時間,便由概念變成現實,覺得自己就像當上媽媽一樣驕傲。」

馮盈盈坦言,這次純粹為嘗試,因為成本超高,除製作手鍊的物料外,還包括鑄造NFT的技術成本,銷售平台收取上架費,這些費用不菲。

「這次經歷,暫時覺得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材料,還是做藝人比較得心應手,但我會總結經驗,再決定日後是否推出其他NFT作品。」

典亞藝博加入NFT 古董形式多樣化

典亞藝博今年已經是第15屆,因受疫情影響,今年展覽面積約5,000平方米,合共約有60個參展商;疫情前,展覽面積達10,000平方米,參展商約100個。

今屆典亞藝博首次加入NFT,除藝人馮盈盈「晶•凝」水晶首飾外,同時與當代不同界別的藝術家合作,推出NFT收藏品;另外還有古董NFT,NFT的展示空間僅佔整個展覽約1%,但因虛實結合,展品同時於線上展示。

典亞藝博創辦人及總監黑國強說:「我於3月首次接觸NFT,很快吸收了大量資訊,原來經已是熱門話題,美術、音樂、娛樂及媒體均以各種形式參與NFT,發覺原來具有無限想像的空間,於是想到應用於古董。」

黑國強坐言起行,於今年5月舉行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Basel),首次將NFT與古董結合,為流傳逾百年的珍品加入嶄新的元素。

「NFT是年輕人的世界,古董應該如何與他們聯繫,不少人年輕人喜歡打機,以三國為主題的遊戲非常流行,對於當中的歷史人物瞭如指掌,結果我們選擇了與三國有關的古董入『虛實兵譜』手。」

(圖片來源:新傳媒相片庫)

因應古董發揮創意

虛實兵譜共有多件NFT,分為三輪發佈,每輪的玩法略有不同,NFT的買家並非直接買入一件古董,而是權益,例如鑑賞權,可以參與專業鑑賞會,詳細認識該件古董;另外的權益包括競投權,於指定日子競投古董實物。

這次典亞藝博推出另一種玩法,因應兩件古董推出18件NFT,這兩件古董分別是明朝的紫檀流雲枕及戰國時代的青銅三龍鏡。

典亞藝博邀請不同界別的藝術家,因應這兩件古董發揮創意,創作出不同的作品,然後推出實體或虛擬的藝術品。

以明朝的紫檀流雲枕為例,典亞藝博邀請了國際級動畫師張小踏(stepC)進行創作,包括實體的畫作,以及數碼化的動畫,然後鑄造NFT及於OpenSea上架。

「NFT為藝術帶來無限的想像空間,包括古董,古董數量有限,並不是即時可以生產,至少要經歷逾100年時間洗禮,過往只限於實物買賣,NFT令其形式變得多樣化,好像原本枯竭了的井,重新湧出水源,讓我們盡用有限的古董資源。」

黑國強的父親早於1949年開始從事古董買賣,至今逾70年,古董行業變化不多,現時行內多是第二或第三代傳人,業界均希望能夠找到新的出路。

「古董世界的資源有限,門檻一直高企,隨著全球量寛,銀紙貶值,令更多資金流入古董收藏品,以對抗通脹,變相令價格進一步攀升。」

降低入場門檻

事實上,不少年輕人對古董感到興趣,然而礙於門檻,只有望門興嘆,NFT有助古董以不同形式呈現,門檻亦可以降低,讓更多人可以接觸。

黑國強相信,古董與NFT將會並存,並且進一步融合,兩間的關係將會愈來愈密切,但實體平台仍將繼續保留,因為實體展示在古董界別存在重要意義。

疫情於2020年上半年肆虐,藝術界很多實體展覽無法舉行,業界亦嘗試將之搬到線上,包括使用視像會議工具或設立虛擬藝廊等,但費用高昂,而且效果不佳。

「以古董而言,始終需要觸摸實物的觸感,今年興起NFT,除了帶來無限想像空間外,亦能夠以較低的成本接觸更多人。」黑國強說。

NFT建基於區塊鏈技術,創作者或知識產權持有人可以寫入條款,這些條款不容更改,能夠更好地保護創作者或知識產權持有人。

黑國強與團隊正在研究為存世的古董,透過區塊鏈技術進行認證,然後鑄造NFT,增加流通性,同時再次發掘古董的其他價值。

延伸閱讀:騰訊在想甚麼? 有《王者榮耀》卻搞《英雄聯盟》手遊 自己打自己竟是萬億市值的商業策略?

延伸閱讀:恒大爆煲|「恒大」2.0陸續有來 內房今年需還300億債 紛紛尋求發債還債+延還美元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