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戶的熱門策略 分清risk on還是risk off|蔡嘉民

近期大戶的熱門策略 分清risk on還是risk off|蔡嘉民

投資

廣告

肺炎陰霾未過,但指數經已反彈良多,1月中恒生指數曾見29,000點,及後農曆新年假期回來跌近26,000點水平,執筆時卻已收於27,500點以上,即恒指不消一個月已修復了一半以上跌幅。到底市場中的大戶現時以甚麼策略應對市況?

撰文:蔡嘉民|圖片:iStock、中新社

觀乎2月的反彈趨勢,市場參與者似乎並不擔心疫情惡化;相反,更有資金持續流入港股,支撐大市。由於炒家普遍也鍾情波動市,不炒股的朋友都突然活躍起來,打算分一杯羹。

當然,機構投資者如是,原因不外乎波動市況成交量上升,買賣能輕易覆蓋交易成本,而且波動市況亦會引致更多錯價,使不少優質股份被市場恐慌情緒拖低。

近來與數個於買方(buy side)機構工作的朋友聊天,當中有來自對沖基金的分析員,亦有自營交易公司的操盤手等等,卻不約而同地都提出了同一個策略,更指出這個策略利潤不錯。

要分清risk on還是risk off

雖然策略並非罕見,但不約而同地提出同一策略證明此策略最近在一眾機構投資者中非常熱門。

策略由兩部分組成,首部分是要區分市場模式到底是偏好風險(Risk on)還是厭惡風險(Risk off)。前者即投資者流動性足裕,市場氣氛良好,投資者不怕風險地尋找高回報的產品投資,例如細價股、增長股、人民幣等,博取跑贏大市的回報;而後者即投資者欠缺流動性,投資者都不想冒險,寧願犧牲回報,為求降低波動,投資如債券、黃金、日圓、高息股等避險資產。

這個區分市況的方法廣受基金經理歡迎,因為傳統基金的基礎策略就是按市況調配資金,例如基金中常常需要決定股票與債券的比例。於升市或者risk on市況中,股票與債券便調至七三比,而跌市或risk off市況中,便會調低比例至五五比,甚至四六比。

不過,若策略只執行這部分,相信回報並不高。屈指一算,股票指數平均大約有不到一成年回報;加上債券約3厘的年回報,傳統資產分配(Asset allocation)的策略只能獲取少於1成的回報。因此,在區分市況的基礎上,再疊加一層潛在有更高回報的選股策略。

選股方法有很多,例如因子模型、事件驅動等,但這個近來熱門的策略,非但不是新鮮事;相反很常見,就是純粹以價格動能(Price momentum)作訊號。

動能的定義有很多,每人區分方法也不同,例如出現突如其來的裂口,或者突破多條移動平均線,又或者上穿保力加通道頂軸等訊號,都能讓炒家捕捉價格異動。把以上兩大常見策略混合,便成為於risk on市況中配合價格動能作選股,從而追入熱炒股的混合型策略。

雖然兩大策略都常被用到,但普遍投資者較少互相配合採用。實質上的確能起相輔相成的作用,因為趨勢追蹤或價格動能等策略最怕就是遇上橫行市或區間市,即使有股票出現突破,也沒有太多炒家願意冒險追價,導致趨勢不消一會就中斷。

因此,當投資者嘗試追入熱炒股時,不妨多留意市場模式到底是risk on還是risk off,若屬前者,定能事半功倍。

近期大戶的熱門策略|蔡嘉民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