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

3名80後創業追夢 有人獲$200萬創業 有人月做$400萬生意|創業淘金

創業

廣告

80後創業淘金】為了追夢,3名80後根據自己的興趣創業,有人辭職去澳洲帕斯工作假期,學沖咖啡,只為一圓開咖啡店的創業夢;有人為了履行對客戶的承諾,變賣手錶、汽車,甚至是給太太的結婚戒指,更因而患上抑鬱症,一起來看看3名80後的創業之路!

撰文:Smart ED編輯部、麗爾|圖片:新傳媒資料室、何柏基、受訪者

【創業個案1】80後廚師 創業7年擁4間餐廳 月生意額近400萬元

「80後」郭健邦2012年起創業,至今擁4間餐廳,業務包括了火鍋、西餐、甜品及東南亞菜,現時月生意額約300至400萬元。郭健邦在公開考試後前往中華廚藝學院學習,其後在一間西餐廳上班,22歲時獲機會前往澳洲分店工作。在澳洲工作那一年,郭健邦為了學習,會一早回餐廳工作,又將當時的薪水儲起。他返港後,繼績在飲食界發展,在酒店工作了數年。直至2013年時,郭健邦與3名友人合資約80萬元,在觀塘的工廈中開設了第一間西餐店。

2013年初嚐創業

這次開舖準備了4個月,開店首日,生意已經不錯。然而,經歷午市後,郭健邦發現了一個問題。「其實人們吃飯只有1個小時,他們來回路程可能都花了15分鐘,還要排隊、等位、坐電梯等,實際可能只得30多分鐘用餐。」當時店內遵循西餐的點菜及上菜模式,郭健邦直言會有客人嫌慢。

於是,他們在開店翌日就關門,沒做生意,用了整天時間來研究解決辦法,最終在食物質素及時間管理上取得平衡。這間西餐店用了半年時間回本,原本餐廳合約為3年,經營了2年後,有人想買這間餐廳的業務,最後郭健邦及拍檔決定放手。

ATUM Desserant 由等客變爆場

其後,郭健邦就專注另一間店—甜品店ATUM Desserant。甜品店是在觀塘西餐店開業約1年時,由郭健邦與3名朋友合資創立。提到甜品店的創業意念,郭健邦笑稱是「向興趣出發」,他和朋友同為飲食業,每次約人吃飯,都是去吃甜品。然而,每次去吃糖水,可能只需5至10分鐘就吃完收碗,於是他就盟生開甜品店的想法。

「要能拍照的,又美又好玩,可以跟廚師聊天,好像BAR枱及Bartender般面對面聊天的。」所有元素結合在一起,就成為了ATUM Desserant。不過,郭健邦憶述,甜品店剛開業時,不知如何為店舖做宣傳,只好「等客來」。

後來經媒體報導及口碑累積後,甜品店的生意愈來愈好,每日都收到大量電話打來預約、訂位,「1日有200個未接來電」。ATUM Desserant的創業成本約110至130萬元,約半年時間回本。郭健邦指,這間店舖生意很好,但一直沒有開分店,是想保留餐廳的獨特性。

與家人吃飯成創業意念

時至今日,郭健邦擁4間餐廳,除了甜品店ATUM Desserant,還有十下火鍋及東南亞Fusion菜餐廳—青花。綜觀4間餐廳,他認為火鍋店的生意最好。十下火鍋在2年前創立,當時郭健邦與好友合資370萬元,花了約年半時間回本,現時的平均月生意額約為140萬元。提起創立這間店的契機,郭健邦笑稱是源自與家人吃飯的想法,所以十下火鍋的裝修設計走懷舊風,亦是郭健邦的童年回憶。

十下火鍋 重現童年畫面

郭健邦指,店內裝修、擺設是由他一手一腳設計,有些舊時的玩具、擺設及電器都是去「夜冷店」找的。為了重現童年時的畫面,郭健邦做了資料搜集,除了找回擺設,在顏色上亦用上黃黃綠綠的色調,因為「綠色在80年代是代表好運、財運的意思」。

店內不乏具年代感的擺設,例如雪櫃、機械人及日曆等,郭健邦笑稱,當中最難忘的擺設是藍色燈箱。該燈箱原本是「夜冷店」的非賣品,後來跟店主聊了一個多小時,及後該店主就將燈箱送予他。

冀找拍檔拓海外市場

郭健邦的4間餐廳中,包括了火鍋、西餐、甜品及東南亞菜,他下一步打算挑戰燒肉店。除了繼績在香港發展,他亦有把品牌衝出香港的計劃。對於發展海外市場,郭健邦希望能在當地找到合拍的「地頭蛇」拍檔,然後合作將品牌進一步的發展。

成熟在創業中很重要

郭健邦認為「太年輕時創業,輸的機會很大」,故他相信成熟在創業中是很重要。他坦言,創業過程中難免有波折、與拍檔有意見分歧的時候。如果創業者夠成熟的話,可以深思熟慮再作決定,又或是會更好的處理人際關係、待人接物的事,這樣創業就更事半功倍。

開業首3個月最關鍵

被問到成功之道,郭健邦認為,除了氣氛的營造外,亦要「夠快」知道市場的趨勢,他表示「別人只會記得第一,不會記得第二」。對此,他認為可以多去旅行,來了解世界上的潮流,亦可藉此學習其他的營運模式、經營方法。

另外,創業人士亦要留意風險,他又表示,開業首3個月尤其關鍵。以他的餐廳為例,開業首數個月,就通過數據及客人反嚮了解他們對餐廳、餐牌的看法,然後要盡快改善。郭健邦指,因為首3個月是蜜月期,但其後就「見真章」,所以要盡快在開業首3個月內處理一切。

預留人手 對抗流失

對於招聘人手,郭健邦指請人沒有甚麼特別要求,但認為員工的責任感最為重要。飲食業常出現人手不足的情況,郭健邦坦言,其店舖亦有面對類似的情況,所以他會多預留人手作準備。即使店內需要5名人手,但郭健邦會多請1至2名員工,就是預防員工請假、流失的情況,以免餐廳人手不足。

【創業個案2】攝影記者轉行做咖啡師 2年開3間分店 月生意額$70萬

Andy曾當攝影記者,幾年前辭職去澳洲工作假期,愛喝咖啡的他在當地學會了沖咖啡,回港一年後便與朋友合資100萬創立咖啡店Favilla Cafe,短短兩年已開第三間分店,現時平均每月生意額為70萬。

Andy任職攝影記者約十年,後來辭職到澳洲帕斯工作假期兩年,在當地學沖咖啡。他提到自己極愛喝咖啡,故一直都想開咖啡店。但其實他一開始對沖咖啡零認識,去到澳洲工作假期正好給了他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學好沖意式咖啡。

Andy回港後在咖啡店打工約1年,學沖咖啡之餘,亦可以學習如何經營一間咖啡店。機緣巧合下,他與另外三位合夥人合資共100萬, 於2017年8月自立門戶,租下位於鰂魚涌的店舖,開了Favilla Cafe的第一間店,月租$40,000。

鰂魚涌店本身有與其他品牌一起合作,該品牌主要銷售果汁。Andy與其他合夥人想業務更多元化,因而展開合作。店舖裝修費連出食物牌約花費$40萬,煮食器材、工具約$30萬,剩下則作現金流。

首一、兩個月已有不錯的成績,因店舖位置人流極旺,一開始大家都是抱著嘗試的心態,沒想到創業首階段巳做到收支平衡。Andy表示,創業半年左右生意就一直上升,到現時每個月都有增長。除了新年期間,假期較多生意額相對會輕微減少外,其餘時間生意額都不錯。

Favilla Cafe鰂魚涌店主要客群為附近辦公室OL:「想Favilla走日系路線,休閒風,店舖亦設定偏女性化,因女士消費力亦較高。卡片都是採用一些粉色,看上去很少女。」

除果汁、咖啡外,Andy亦創新推出鰻魚all day breakfast(全日早餐):「普遍的all day breakfast都是香腸,薯餅為主。但我們的all day breakfast以鰻魚為主題,變相就會較特別及帶來新鮮感,是本店的賣點和啅頭 。咖啡店配鰻魚all day breakfast,應該較少人會做。」鰂魚涌店首月生意額約 12萬,淨營利為當中15%左右。 Andy表示以首月創業來計,已經相當滿意。

Andy坦言創業最大困難是人手問題,反而不擔心資金,因為都有預留一筆現金流,同時也陸續有其他投資者加入。「咖啡是一門學問 ,不是每個人走過來有心沖就做到。加上飲食業普遍都是較年輕的人,流動性較高,可能做數月後便走,不時又會突然不上班。」

Favilla Cafe的第一間店開張約3、4個月後,Andy又認識到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後計劃更多分店。第二間分店Andy選了近灣仔碼頭的位置:「因為灣仔碼頭有築地市場,又近碼頭,很有咖啡店的感覺。加上租金便宜,400呎的店舖月租金為 $15,000 ,當時我覺得不應該錯過這個新商機。」

18年3月灣仔分店開張,Andy透露:「鰂魚涌店大部分客人以堂食為主,而灣仔店則專做外賣生意,主打牛角包、輕食,讓客人可以拿走或拿上船吃。」灣仔店主要客群為打工仔於上下班時間會光顧,而中間時段則是外國遊客具多。被問到會否將咖啡味道略調至香港人口味,Andy表示意式咖啡以latte 、cappuccino為主,偏向美式,香港人接受率高。

今年2月第三間分店開設於觀塘工廈,Favilla Cafe定價相對亦較高,走高檔路線。Andy透露店舖主張健康飲食,強調食物「無添加、無激素」。「我們注重原材料,雞蛋會選用日本蛋,食材傾向用外國貨為主。」

本身觀塘分店是一間花店,Andy表示一早計劃將花店合併食肆「雙管齊下」,只是等出食物牌。將兩個元素合拼的想法是由其中一位合夥人提出,因為本身自己就做賣花生意; 現時賣花生意佔觀塘店營業額約20%。Favilla Cafe在Facebook略有名氣,不少客人都是透過網上資訊得知有新店開設卡九龍區。另外兩間分店地理位置上較有優勢, 觀塘店設於工廈,投放在市場計劃上的資源比較多,Facebook亦需要較頻密地出帖子。

「幸好有鰂魚涌的熟客知道新店開張,亦有很多傳媒做訪問,帶動了人流。」Andy續說:「一間賣咖啡的餐廳,其實很普通,所以店舖同時亦會舉辦一些藝術工作坊、展覽及講坐,會在週未及紅日舉辦,有興趣人士來到,可能會買杯咖啡,其實亦帶來不少生意。」

All day breakfast 熱潮仍旺盛,但Andy認為不能單靠它。由其觀塘店在工廈,附近上班族不會每日都只吃這個。而他想店舖有別於人,於是決定在咖啡店推出賣咖哩飯 、定食及味噌湯等。「平常人會將西餐與咖啡聯想到一起,但我們從來都不賣意粉 。而我發現,原來咖哩與咖啡會互相帶動生意!」

現時觀塘店現在展示攝影記者協會作品,店舖會定期轉換展覽內容,約一至兩個月換一次。觀塘店亦不時舉辦畫劇、Live band表演等。Andy現時以免費形式與藝術團體合作,希望藝術家找到合適場地。他表示與藝術團體合作是作為觀塘分店的主題,同時能為店舖作為宣傳,令品牌形象提升,賺錢並不是的主要目的。「藝術團體負擔不到租場費,現在免費提供能幫到他們,是Favilla Cafe的初衷。」

現時Favilla Cafe三間分店合共每月生意額約70萬,淨營利為當中15%。Andy提到Favilla Cafe設了地舖、碼頭舖,今年連工廈亦進注了,接下來希望於一、二線商場開舖。

「早餐不是最賺錢,商場舖可以確保你晚市都有一定的客源。」他強調不怕租金貴,只是怕沒有人經過店舖,他相信商場人流旺能帶來更多生意。不過Andy亦表示:「雖然Favilla Cafe有投資者的支持,但如日後開商場舖資金的調動要更加謹慎。因為交租、按金的金額不少。因為開商場店要繳6個月按金,資金被鎖實不能隨意動。」

Andy談及Favilla Cafe將來發展,他表示「不止想開咖啡店」,認為靠一種形式的餐廳業務太過單一。Andy期盼將Favilla發展成一個飲食集團,有不同的生產線,有價格平民至茶餐廳,亦有走高價路線例如至高級餐飲(fine dining )。

香港人鐘情咖啡,愈來愈多人愛飲,相對地咖啡店數量亦不斷增加,令到行業豐富,人才亦增加。Andy認為當咖啡師可增值自己,因為變化多端。令他最驕傲的,是上班見到有熟客每天都光顧,對他來說其實極為鼓舞。「 因為店舖附近有很多選擇,但當他們選了你,其實已經是一份最窩心的認同。那些客人並不是來為打卡,而是單純因為喜歡這裡的食物、咖啡。」

【創業個案3】80後創免費Wi-Fi廣告平台 用戶數目7個月多一倍

到餐廳用膳或商場購物時,不少人都會搜尋免費Wi-Fi上網;而一個穩定的免費Wi-Fi服務,能夠協助商戶吸引顧客,同時為商家帶來廣告機會。從事傳統傳媒廣告銷售的「80後」,因看好免費Wi-Fi平台的廣告市場潛力,毅然辭工建立Wifinnity網絡,雖一度遇上危機致債台高築;但他並沒有放棄,在覓得新投資者後,重新出發,如今於全港有逾4,700個熱點,每月用戶逾200萬人次,並且不斷增長。

隨時隨地上網、打機、睇片,已成為不少港人生活的一部分,但這些都會耗用大量流動數據,手機月費計劃未必足夠應付,所以很多人都喜歡使用Wi-Fi。不過,在公眾場所如商場、餐廳,連接到Wi-Fi,很多時都是速度極慢,甚至無法使用,這些Wi-Fi根本形同虛設。

80後Sonic 獲200萬元創業

Wifinnity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馬智洪(Sonic)一直看好Wi-Fi這個廣告平台,去年獲投資者投資約200萬元創業,9月推出Wifinnity免費Wi-Fi平台。Wifinnity現時在全港設有逾4,700個免費Wi-Fi熱點,涵蓋商場、快餐店、大學以及公共地方,覆蓋全港約七成地區。 用戶在Wifinnity免費Wi-Fi熱點,點擊連結後,毋需輸入密碼便能上網,系統自動傳送數個廣告,若用戶感興趣可點擊收看。

Wifinnity的用戶數目急速增加,由去年9月的90多萬人次,增至今年3月的230萬人次,僅七個月時間增加了一倍多。由於用戶來自各個階層,所以廣告商也相當多元化,包括美容、首飾、生活用品、汽車、旅行社、餐飲、航空公司、酒店、手機應用程式、遊戲等。Sonic說:「每月生意增幅約10%至15%,若只計被動的自然增長,預期約一年至一年半後,便開始有利潤。」

Sonic於2007年在英國的大學取得工商管理學士學位,返港後即遇上金融海嘯,寄出大量的求職信均沒有回音,但不想「攤大手板」問父母要錢,於是毅然去做建築工人。「我主要做冷氣及電工,做過商場及醫院的項目,日薪約600至800元,薪酬不俗,但因體力勞動,相對辛苦。」 約一年後,市道回暖,Sonic找到一份家電品牌的市場推廣工作,為公司的家電產品構思宣傳推廣策略。

不願失信孭債上身 因工作關係,Sonic經常接觸不同的廣告媒體,覺得這個行業很有趣,而且可以接觸更多人,眼界更廣。後來,Sonic經廣告營銷的前輩介紹入行,先後在多個媒體包括報紙、雜誌、戶外媒體及電視台工作。「2012、2013年間,傳統媒體開始受到網上媒體衝擊,漸漸被分薄生意,加上政治及中港矛盾等問題,生意更差,我開始考慮向網上媒體方向發展。」

機緣巧合之下,Sonic認識了一班IT人,他們建構了一個免費Wi-Fi熱點平台,在港設置了逾1,000個熱點,但他們對銷售廣告毫無頭緒。Sonic對這個平台很有興趣,於2016年中以兼職形式為其工作,由於生意不俗,他便辭掉原來工作,準備全力發展這門事業。

最初一年,生意平穩發展,但後來開始有用戶投訴未能找到網絡,Sonic也無法接觸建構平台那班IT人。 當Sonic傾了一單接近七位數字的大生意,有份建構平台的其中一名IT人向他透露公司將清盤,令他頓覺晴天霹靂。

「很多人都覺得我可以將公司清盤或者申請破產,金錢上損失有限,但這樣做會令我個人的誠信破產,香港很小,日後很難在業界立足。」思前想後,Sonic決定自己「孭數」,用盡半生積蓄,找電訊商協助布設Wi-Fi熱點,勉強繼續營運生意。

大數據精準投放廣告

為了履行對客戶的承諾,Sonic將手錶、汽車變賣,甚至連送給太太的結婚戒指也賣掉,自己也因而患上抑鬱症。 辛辛苦苦撐了一年,雖然能夠收支平衡,但未能償還債務。Sonic不斷推銷免費Wi-Fi熱點平台的生意模式,結果吸引了一班商家的注意,投資200萬元令他放棄原本的平台,再次創業,重新開始,建構Wifinnity這個新平台。

Wifinnity注重Wi-Fi的穩定性,熱點100%可以用到,而且不限時間及用量,速度達70至80Mbps,打機、睇片、瀏覽社交媒體或其他網站均沒有問題,故能吸納大量用戶。「香港仍然有很多地方沒有Wi-Fi,即使部分商場及食肆提供,但要求用戶登記,結果人們寧願不用。」此外,近半年政府計劃加強Wi-Fi服務,在旅遊區及公眾休憩地方提供,有關部門曾與Wifinnity接觸,洽談合作機會。

Wifinnity主要有兩大收入來源,其一是協助企業或機構布設Wi-Fi,向其收取月費,同時提供指定數量的同區廣告,透過Wi-Fi向用戶發放這些企業或機構的廣告。廣告是Wifinnity另一收入來源,隨著技術進步,系統可因應地區,發放針對性的廣告,例如在油尖旺或中西區,投放珠寶首飾的廣告,提高接觸到高收入女士的機會率。

至於民生用品,可以選擇在觀塘、深水埗或北區發放廣告,接觸更多潛在顧客,減少浪費資源。 「我們計劃物色投資者,就用戶進行大數據分析,進一步提升廣告的針對性。」Wifinnity繼續擴大網絡,日後可形成生態圈,打造資訊平台,針對性地向用戶發放有用的資訊,例如在旅客區發放景點推介或電子優惠券等。

Wifinnity的投資者當中,包括廣告代理Innity,對方早在東南亞等地開展業務,日後待Wifinnity營運模式更成熟,便可以推展至不同地方。「我們主力發展流動數據費用較高的地區,例如越南、新加坡、泰國、日本及南韓等地。」 資金是Wifinnity發展的一大障礙,Sonic四出物色投資者,希望能找到具有協同效應的合作伙伴。

無線網絡城市 目前有不少國家的城市均開展無線網絡城市(Municipal wireless network,簡稱MWN),指覆蓋整個城市的無線網絡,通常由政府營辦。無線網絡城市源於千禧年初,當時美國的私人機構Verge Wireless,為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Baton Rouge建構覆蓋全城的無線網絡。Verge Wireless創辦人認為,相關網絡有助城市經濟發展,但因蓋覆範圍廣濶,需要耗費大量資金,不能私人機構獨力進行,必須由政府牽頭才能成事。

亞洲區台灣發展最快

美國費城於2006年完成Wireless Philadelphia計劃,提供全面覆蓋的無線寬頻網絡,成為指標性的計劃,更加被美國哈佛大學的甘廼迪政府學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列為學習案例。至於亞洲地區,以台灣的發展最快,2005年推出「台北市無線網路新都」,2011年開始提供iTaiwan免費無線上網服務,用戶先上網完成註冊程序,便可在貼有iTaiwan圖示的逾10,000個熱點使用,並於2013年開放給旅客使用。

香港於2008年起推出Wi-Fi通(GovWi-Fi)計劃,在部分公眾地方提供免費無線上網服務,曾以freegovWi-Fi、freegovWi-Fi-e及Wi-Fi.HK via GovWi-Fi為品牌,並於去年統一為Wi-Fi.HK。Wi-Fi.HK協助市民及遊客尋找香港的免費公共Wi-Fi服務,由政府及私人機構提供設有免費使用時段或完全免費的Wi-Fi服務。

用戶只須接受條款和細則,而不需要註冊或提供任何個人資料,每個裝置可以享用每間機構提供的至少30分鐘的免費Wi-Fi服務。Wi-Fi.HK熱點遍布全港,包括電話亭、餐廳、酒樓、便利店、商店、商場、旅遊景點、銀行、主題汽車及部分政府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