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

聽消息炒股輸多贏少 只有一個方法 長賺長有 | 港股分析 | 投資入門

投資

廣告

【聽消息炒股】貿易戰繼續是今個星期環球金融市場的焦點,前一陣子才傳出美國財長將到訪北京談判,令市場一度以為雙方「有偈傾」,氣氛稍為緩和,股市亦有所反彈,可是到了這個星期,情況卻有點不一樣。
撰文:潘家榮 | 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策略辦事不受消息左右

隨著美國進一步公布針對內地的「301調查」制裁清單,內地亦迅即出招還擊,宣布對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等商品加徵關稅。

雙方「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沒有讓步的態度,似乎愈打愈認真,亦把市場震了下來。

面對如此不明朗的局勢,市場氣氛麻麻,投資者是否應該清貨走人,避一避險呢?

在這種情況下,筆者認為更加需要小心。先不要誤會,筆者所講的小心,並不是在說股市風高浪急下先行沽貨,等事件解決、股市開始轉旺時才再入市。

這個「小心」,指的是在做任何買賣的決定之前,一定要想好整套部署,跌要怎樣做、升又怎樣做,務求在這關鍵的時刻,盡量減低犯下大錯的機會;而不是純粹因為壞消息、因為恐懼而影響投資決定。

大部分人喜歡跟消息炒

筆者明白現時市場大部分參與者都喜歡跟消息炒股,認為有好消息出現,市況便會向好,可以放心入市炒股;相反,若然市場充斥著壞消息,便會認為市況好極有限,最好還是先行走避。

所以不少散戶都非常熱衷於分析不同的消息,估算會對市場有甚麼影響,再作合適的部署。

聽落理所當然,可是跟消息炒跟了這麼久,整體究竟是賺錢還是輸錢?

筆者相信,大部分人應該都是輸多贏少,又或者得不到一個理想的回報,問題究竟出在哪裏?

問題在於市場從來不是這麼簡單,一有好消息便奉旨會升、一有壞消息便奉旨會跌,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往往後知後覺

事實上,市場往往有自己的節奏,很多時都是升了好一段,才會出現好消息,而當跌了一大段,壞消息自然會出現。

但若投資者經常等到消息曝光之後才作反應,往往後知後覺,跟不到市場的節奏,試問又怎可能賺錢?

結果很多散戶都是在極度恐慌時沽貨,在充滿好消息時才衝入市,不斷受自己的貪婪和恐懼所累,被市場左一巴右一巴。

還記得2016年2月,當恒生指數還在19,000點以下時,壞消息氾濫之餘,索羅斯又話要沽空內地,還記得英國「脫歐」公投時,人人都說是黑天鵝嗎?那麼之後股市又怎樣走?

又或者在今年1月,股市節節上升,市場充斥著好消息,那時衝入市,結果又會是怎樣?

所以,永遠不要因為消息和當時的氣氛而影響操作,與其信消息,倒不如客觀地觀察市場的走勢,再按策略辦事。

醫藥板塊繼續持貨

策略上,雖然指數一直在好淡分界線之下,代表市況仍然向淡,應以守為主,筆者亦建議千萬不要胡亂撈貨,以免增加風險。

但看到手上一些強勢股的勢頭,情況又不算太差,就好像早前推介的醫藥板塊,直至這個星期仍然在創新高。

如此強勢,沒理由因為純粹怕跌而貿然沽貨,所以倒不如緊跟原本的策略,個股不跌穿其3月23日前後低位不減貨,而不是因為受恐懼情緒影響,而輕易做出沽貨的決定。

編按:作者潘家榮為成家博客(Homeblogger)導師,富昌證券業務部高級副總裁。2009年於一次窩輪牛熊證大型模擬比賽獲得公開組亞軍,以不足一個月時間,將50萬元翻六倍化成324萬元。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延伸閱讀:

陳嘉佳炒仙股損手 學識理財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