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科技需要的三類人才

保險科技大行其道!三類人才搶住請|顏耀輝 Fred

職場

廣告

不少成功的初創領袖都說,其成功關鍵在於團隊,筆者非常同意。今次就跟大家談談筆者心中理想的金融科技人才是怎樣的。

撰文:顏耀輝Fred( 保泰人壽 )|圖片:iStock

回想10月下旬某週末,筆者出席了一個就業資訊日,與參加者分享業內的工作及對人才的要求。 當日活動由香港金融發展局舉辦,講者中不乏重量級嘉賓,例如財庫局局長劉怡翔先生及證監會主席雷添良先生等,筆者亦有幸獲邀出席,與一眾業界前輩及來自十大院校的同學們互相交流。 的確,近年金融科技逐漸成為業界的焦點,愈來愈多朋友對虛擬銀行及虛擬保險公司的職位感興趣。金融科技是較新的領域。不少人或想到,剛投身社會的畢業生,在這個「新世界」的競爭力能否與富有經驗的金融業從業員爭一日之長短呢?換句話講,虛擬銀行及虛擬保險公司需要的,究竟是哪一類人才呢?

保險科技工種合80、90後

筆者眼中理想的保險科技人才有以下三類: (1)傳統專業人士:他們擁有專業資格及一定的經驗,是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例如精算師,風險管理專家、會計師及索償專員等; (2)新世代專才:他們擁有某方面的才能,大多數是80、90後,適應力強,擁有互聯網市場的洞察力,例如UX設計師、系統工程師及市場營銷主任等; (3)金融 + 技術型人才:他們是「屈機」的人才。這類人可以掌握兩個領域的「語言」,了解金融業界的實際操作,同時具備專業技能去迎接科技上的挑戰;例子是擁有精算師資格的系統工程師,或是有核保經驗的註冊醫生等。 不論是哪類型的人才,都要懂得解決問題。要處理難題,必定要有分析力、要有創意、要充份理解工作的內容、要懂得去問對的問題。在傳統大型企業,絕大部份規則和做法都是既定的,甚至有白紙黑字去訂明,因此難以測試一個人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

獨角獸愈來愈多

具體說個例子:筆者曾把同一份全新工作交予兩位實習生處理。懂得解決問題的那位只用了3日便完成;反觀另一位要花上3星期才完成。可見後者是個傳統執行者,卻不懂跳出框框思考及處理問題。 筆者強調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因為初創要求的是10倍成長,並不是邊際增長。要真正解決問題、 不只看CV  初創出身有保證 要由零做到一、要針對客戶真正的痛處,才能創造價值。 學歷及背景可作參考,但不是首要條件。筆者在招聘時不會只憑CV「揀卒」,反而期望求職者擁有高度的學習能力,同時要好奇心強。畢竟金融科技或保險科技都是「新世界」,這個世界變化極快,行業生態在5年之間可能已經面目全非。因此,實際上根本沒有所謂的專家,而停止學習的人很快便會被淘汰。

資訊日上,有參加者講到,加入初創工作使他面對來自家人的壓力。的確,不少父母都期望子女能任職傳統大型企業。這個問題就如純網保險一樣,需要時間去待大眾接受。 幸好,香港有愈來愈多獨角獸(Unicorns)公司出現,現時至少有8間,這個數字相對700多萬人口,比例上可謂世界之最。隨着更多初創成功個案出現,筆者相信會有更多人才樂意走進這個「新世界」。 此外,筆者十分認同資訊日上某位嘉賓說的話,在此分享一下:不要故作了解自己想要甚麼,先嘗試,不要太早下定論。

編按: 作者顏耀輝(Fred)是一位打煲呔的精算師。香港首間虛擬保險公司Bowtie的創辦人及聯合行政總裁。曾於芝加哥、多倫多、倫敦從事顧問工作;喜歡結交志同道合的創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