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

港股愈跌愈深 六絕月翻身錦囊 反敗為勝|貿易戰 | 投資有道

投資

廣告

港股投資有道】五窮六絕七翻身!5月「五窮月」落幕,恒生指數累跌2,798點。6月份「六絕月」登場,恒指表現會否更差?因為「六絕月」未到,已有多個壞消息殺到,例如貿易戰升溫、美元荒、內地城市商業銀行被接管等,均會影響6月份港股表現。 今次邀得滙豐私人銀行董事總經理及亞洲區首席市場策略師范卓雲分析現時最新市況;另外邀得有「實戰操盤手」之稱的傅允軒剖析6月份的風險及應市策略,投資者不容錯過。

撰文:Smart ED編輯部|圖片:unsplash、photoAC、新傳媒資料庫、中新社、iStock

六絕月好友淡友再惡鬥

所謂「五窮六絕七翻身」,今個「五窮月」恒指急跌9.4%。根據統計,過往「六絕月」表現不算太差。

但世事無絕對,投資者擔心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不按理出牌,加上內地宏觀經濟風險升溫,今個6月隨時又再上演屠殺好友的戲碼。

市場一直流傳「五窮六絕七翻身」的說法,即股市每逢5月就會開始下跌,6月跌幅加大,到7月才會反彈。西方股市也有「Sell in May and Go Away」的說法,代表投資者要5月沽貨離場。

6月正回報比率超過五成 「五窮六絕七翻身」說法源於上世紀80至90年代,本港股市分析員親身經歷歸納出來的街頭智慧。

一直以來,香港股民對於這個街頭智慧深信不疑,繼而看淡5月及6月市況,防患未然預先作好準備。

據數據顯示,在1965至2018年的54年間,「五窮月」恒指上升和下跌的次數各佔27次,正回報的百分率達50%。

倘將範圍收窄至過去十年的恒指月度變幅,5月份恒指共錄得7次下跌,下跌比例達70%。 而2012年5月,恒指大跌11.7%, 為過去20年最大跌幅。

以上數據可見,「五窮月」的說法在近年有一定「威力」,並非以訛傳訛。 然而,恒指在「六絕月」的表現卻沒有無想像中這麼壞。

事關「六絕月」恒指升跌的次數分別為30和24次,獲得正回報的機會率竟達56%,而「七翻身」的正回報機會率更超過60%。

事實上,過去十年6月份恒指變幅,共錄得五次下跌,下跌比例佔五成,代表投資者的投資盈虧各佔一半,所以「六絕月」的說法則有待觀察。

惟現時正值中美貿易戰拉鋸之際,6月份隨時引爆新一波貿易衝突,最終仍要看6月28日至29日在日本大阪舉行的20國集團(G20)峰會上,中、美在貿易問題是否能夠達成共識。 當然6月底中、美兩國元首有機會會面,成貿易戰落幕的契機。

惟滙豐范卓雲指出,早前貿易戰趨於緊張;加上地緣政治不明朗因素,投資者面對箇中風險相當顯著,尤其是科技硬件股出現盈利風險。

華為被美國列入黑名單後,再遭WiFi聯盟及SD協會一度暫停會員資格,暫時失去對相關技術發展方向的影響力。

華為又被半導體設計公司ARM終止業務合作,前者不能再使用ARM提供的處理器指令集架構。 雖然現有由華為設計的處理器未必受影響,惟新一代處理器設計則要推倒重來。

由於部分科技硬股與華為的生意來往佔營業額動輒達30%至50%,長遠而言,其生意將大受影響。

貿易戰人民幣仍能保七

滙豐的經濟研究團隊就貿易戰升溫進行情景分析,現時美國將內地出口至美國的2,000億美元貨品關稅提升至25%,對今年內地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影響為0.4個百分點,因為內地GDP超過90%由內需推動。

此外,滙豐更將美國向餘下逾3,000億美元的向美國出口內地貨品徵收25%關稅這個情景加以分析,估計對內地GDP增長影響為1.2個百分點。

惟上述情景分析沒有包羅內地推出刺激經濟措施的影響,例如減稅降費及中國人民銀行針對特定行業實行定向降準,故范卓雲預期在上述振興經濟措施支持下,今年內地經濟增長仍可維持6.6%。

然而,滙豐預期環球GDP今、明兩年增長僅能原地踏步。而美國經濟增長更有放緩壓力,估計今年可增長2.4%,惟明年增長將放緩至1.8%。

因為美國減稅刺激作用減退。故范卓雲預期明年美國將會減息對抗經濟衰退的風險。 「六絕月」另一個焦點為人民幣能夠保住七算水平。

范卓雲預期第二及第三季人民幣匯價維持1美元兌6.95元人民幣水平。 換言之,仍能守住「七算」(見圖一),因為滙豐預期在年內稍後時間,中美貿易談判將會取得一定進展,預期人民幣匯價將於年底重回6.75元人民幣水平。

當然利淡消息不絕,例如早前被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03988)及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罕有接管城市商業銀行包商銀行。

因為該行出現信貸風險,故由上週五(5月24日)開始被接管,為期一年。建設銀行(00939)接受監管當局委託,託管包商銀行業務一年。

事件顯示個別內銀的財務狀況未必可靠,這不難解釋內銀股市賬率遠遠低於1倍。 內銀股每股賬面值和市賬率之間的差額,反映投資者對個別內銀股的壞賬風險的評估。

雖然包行被接管,意味中央繼續向存戶保證存款安全,惟一葉知秋,現時內地經濟環境尚不算太差,已經有內銀被接管,可見也絕非吉兆。 另一個利淡因素為內地出現美元荒。

幾個月前《華爾街日報》發現中行的資產負債表的美元負債多於美元資產,出現美元資產缺口,扭轉過去多年美元資產處於正數格局。

中行為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某程度反映內地外貿情況惡化。

數據愈差愈快停戰

有別於普羅投資者擔心經濟數據因為貿易戰而轉差,致富傅允軒坦言,現時最擔心6月份美國經濟數據太好,而不是太差。 因為倘美國經濟數據差,特朗普行事沒有這麼放肆;否則,特朗普有空間「玩嘢」。

踏入6月份,傅允軒認為要留意和息口走勢相關的數據,例如通脹數據處於低位,或新屋銷售數字急升。新屋銷售可以帶動其他耐用品消費,故新屋銷售數字理想,代表美國經濟強勁。 倘經濟強勁又低通脹,特朗普可以安枕無憂再與內地較量。

不過,本週美國債息又再出現倒掛,三個月美債孳息高於十年期孳息,意味有債券投資者預期美國有經濟衰退的風險,傅允軒反而是好事。 因為像去年底至今年初美債孳息出現多年來罕見的倒掛,觸發華爾街股災,特朗普又要和內地暫時停戰。

傅允軒指出,去年中美貿易戰大戰正酣之際,恒指都能守得住25,000點。 傅允軒估計6月後大跌機會較低,恒指在26,500點有支持,但在28,428點有阻力。 上述分析過6月份出現的不同情景,好友與淡友都各有理由,相信牛熊大戰將一觸即發。至於具體備險策略,將在下文披露。

六絕月避險策略 無息不歡

中美貿易戰升溫,投資者莫不擔心「六絕月」情況更壞。故即使在過去一個月沒有執行避險策略,現時才採取無「息」不歡的對策亦為時未晚。

領展、陽光佳績抗逆

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為傳統避險板塊,在港上市多個REIT中,尤以領展房產基金(00823)、陽光房地產基金(00435)的防守性較強。兩者業務集中香港,境外業務收益佔比極低,故不受外圍環境影響。

其另一賣點為不時回購已發行的基金單位以支持基金單位價格上升,屬REIT中罕見。 業績往往是展現企業避險能力的「證書」,領展即將於下週一(3日)交出最新鮮滾熱辣的2018/ 2019年度業績報告,市場預期其單位價格在業績後例升。

股東瞓著都識笑

但部分投資者擔心,領展去年接連售出旗下29個商場,租金收入直接被拖低,或有減派息危機。 不過,《湯森路透》綜合分析員統計,預測2018/2019年度每單位分派將有2.711元,按年升8.5%。

領展股息持續增長,主要靠三個動力支撐。首先,其賣出香港商場同時,將所得資金收購內地商場,得以填補賣產的租金損失。

領展於2016年收購後重新裝修,位於旺角鬧市的新商場T.O.P—This is Our Place於去年中開張,總樓面面積逾28.48萬平方呎,零售空間出租率達90%;寫字樓出租率超過70%。有關租金料為下半年度貢獻可觀收入。

此外,領展旗下停車場於去年4月起加價,貨車及電單車車位月租加8%;私家車車位加12.7%。幅度大大拋離通脹,且較房委會轄下的停車場多一大截。

按相同基準計算,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中期,停車場的收入按年增長10%;每個泊車位每月收入按年增長9.9%,預計全年有望維持雙位數增幅。

加上領展與南豐合作的甲級寫字樓項目海濱滙將於本年內落成,最高總樓面面積88.39萬平方呎,勢成領展2019/2020年度收入增長的催化劑。

更重要的是,領展透過持續回購並註銷公司股份,該些股份一經註銷,令計算每單位分派的已發行單位數目減少,每單位分派因而上升及維持股息增長,從而支持股價破關。

「四叔」李兆基旗下的REIT陽光,截至12月底的六個月業績也相當不錯,物業收入淨額同比上升9.2%,支持每單位分派上升。陽光也有進行回購。

對原有股東而言,可以賺價又賺息,絕對是「瞓著都識笑」。 早前領展公布回購8,000萬個基金單位,去年初截至9月底止,已經回購3,950萬個單位,涉資30億元。

陽光的回購密度相對沒領展般頻繁,不過截至去年底止的下半年,公司合共回購256.5萬個基金單位,每單位回購價為5元;回購佔已發行股份比例0.2%。

中電、港鐵防守力強

環球經濟放緩,不少投資者選擇把資金轉投公用股。 傅允軒指出,如果投資者想對沖市場風險,不妨考慮中電控股(00002)和港鐵公司(00066)。

中電在過去58年間從未減少股息,更在過去五和十年分別維持3.3%和2%的股息增長,因派息能力穩定及業務的增長潛力高,使中電成為不少「收息一族」的愛股。

不過,情況在去年有所改變,因中電與政府簽署的新利潤管制協議,把准許回報率由9.99%下調至8%,而中電香港基本電價亦下調了3.7%,使其在2018年度中,收入及淨利潤均出現小幅下滑。

具追落後空間

期間,錄得收入約914.25億元, 同比減少0.7%,而公司股權持有人應佔溢利約為135.5億元,同比減少4.9%。

傅允軒認為,早前中電未有跟隨其他公用股一樣隨大市上升,故中電仍有追落後的機會。 雖然去年中電與政府簽署的新利潤管制協議已經生效,未來有可能調低派息增幅,但是與美債孳息率對比下,中電股息率相當高,仍會吸引資金流入中電。

中電集團總監阮蘇少湄認為,新協議可能使中電未來15年回報率下跌,但固定資產投資相應增長,包括天然氣機組同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隨著投資增加,可抵銷准許回報率下跌影響。

中電內地業務持續增長強勁,因近年受內地積極發展低碳能源計劃影響,核電發展預期在2015年至2020年會超越15%的年均增長。 長線而言,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被進一步提高。所以當中電繼續將內地業務的重心轉移,便可受惠於內地的能源需求增長。

另外,近年港鐵受壞車事件及沙中線工程醜聞影響,股價亦是小幅調整便回穩,可見其防守性堅固。 而且港鐵最賺錢部分是鐵路及地產,即使鐵路部分受到工程問題影響,導致開支增加,但對港鐵收入的影響也是極少。 未來香港在鐵路網絡上日趨完善,運輸收益會更基礎穩固。傅允軒認為,因港鐵有地產概念,可以像其他地產股般在高位徘徊。

鐵路上蓋物業發展收益會隨時間過去而不斷增值,盈利前景能見度高,因此在經濟不穩定因素增加下,港鐵可謂「進可攻退可守」。

現時港鐵已加入新商場「The LOHAS康城」,未來料會推動盈利持續增長。 在未來五至六年間,有望從物業開發獲得570億元的利潤,其中54%已由合作的發展商提供鎖定或保證。

政府增加公屋土地供應,變相減少私樓土地供應,在「求過於供」情況下,港鐵餘下高達400萬平方呎樓面面積的土地儲備會更有價值。

話說回來,這筆地鐵物業開發利潤相當於其市值的19%,可成股價上升催化劑。 倘日後港鐵再因交通事故出現股價急跌,投資者要把握機會趁低吸納。